简体|ENGLISH
方志中的宁波海鲜
海鲜,是宁波人情独钟、意难忘的食材。这份乡味,也被记录在一部部志书中,串联成温暖生动的市井生活,氤氲着宁波人对生活的热爱。
俗语有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宁波是“山海皆优”。若问历史上的宁波出产什么,必绕不开志书中提到的“物”。这里的“物”指土物、土产,或者是物产、特产。
收录乾道《四明图经》等志书的烟屿楼校本《宋元四明六志》
历代方志在纲目上对“物产”内容有明确设置,有的设在“风土”等卷中,有的单列卷目名称为土产、叙产、物产,民国《鄞县通志》则专设“博物志”。同时,在总体布局上把物产内容作为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乾道《四明图经》“四明图经序”提到,北宋大观年间编纂图经(即已佚失的大观《四明图经》),曾记载地理远近、户口主客、物产异宜等,该志“总叙”阐明记述所辖县风土物产等,是为“以传不朽”。
四明八百里,物色甲东南,宁波历来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史记·货殖列传》中有“楚越之地,饭稻羹鱼”的记载。“食鱼与稻”是“江南之俗”,宁波区域,山、湖、海货具备。历代志书中的物产志,罗列了大量“食材”。
明嘉靖《宁波府志》卷十二“物产”中,陆生蔬菜类有莴苣菜、油菜、白菜、莙达菜、芥菜、葱、韭、蒿、芹等36种,还有列入“水实之属”的菱、藕、莼、茭白、紫菜、海藻等;鱼类有鲈鱼、银鱼、马鲛鱼、比目鱼、墨鱼、带鱼等53种,“介之属”的有蝤蛑、蚶子等。
宁波籍文人美食家袁枚,在他的《随园食单》中明指宁波海鲜食材的就有许多种,如:“海蜒,宁波小鱼也,味同虾米,以之蒸蛋甚佳。”又如:“江瑶柱出宁波,制法与蚶、蛏同。其鲜脆在柱,故剖壳时,多弃少取。”
其中,江瑶柱亦是贡品。“哲宗绍圣三年(1096),诏明州岁贡车螯玉柱五十斤,俗称之‘红蜜丁’,东坡所称‘江瑶柱’也。”宝庆《四明志》里《叙产》就有关于江瑶柱的记载:“江珧,以柱为珍,东坡有《江珧传》。一种小者曰沙珧。”“珧”“瑶”同音,珧解释为蚌、蛤的甲壳,古人做弓、刀时用来作装饰物,瑶自然是美玉,江珧是一种海蚌,蚌壳略呈三角形,生活于海边泥沙中。江珧柱,就是江珧的肉柱,即江珧的闭壳肌,肉质鲜嫩,美味可口,晾干后为干贝,吃起来味醇、无渣、爽口,是一种名贵的海产品。
宝庆《四明志》对带鱼、鳗等“水族之品”的记载
每个地方都会有特产,而“进贡”的必然是特产中最好的东西。宁波古代有许多贡物,海鲜类的不少。明嘉靖《宁波府志》中有记载,“岁贡品”有宁波府的茶芽和鄞慈两地进贡的泥螺、紫菜、虾米、鹿角菜、墨鱼干、茶芽7种;其他贡品有宁波府的蚶子、酱蝤蛑、鲳鱼、银鱼、鳗鱼、龙头鱼等海产品16种和橘、金橘、金豆等果品6种,慈溪、奉化、定海、象山也有各自的贡物,如慈溪的鲻鱼、泥螺、虾米、金橘,但基本以海产品为主。
20世纪80年代以海鲜水产品交易闻名的滨江市场
海鲜是宁波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宁波人最地道的生活方式,舌尖上的海味也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来源:方志浙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