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地理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浙江地跨北纬27.2161°~31.5203°,东经118°~123°。
浙江陆域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域面积的1.1%,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全省陆域面积中,山地占74.63%,水面占5.05%,平坦地占20.32%,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2878个,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岛有26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502.65平方公里的舟山岛为中国第四大岛。
浙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复杂。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成大致平行的三支。西北支从浙赣交界的怀玉山伸展成天目山、千里岗山等;中支从浙闽交界的仙霞岭延伸成四明山、会稽山、天台山,入海成舟山群岛;东南支从浙闽交界的洞宫山延生成大洋山、括苍山、雁荡山。龙泉市境内海拔1929米的黄茅尖为浙江最高峰。水系主要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曹娥江八大水系和京杭大运河浙江段。钱塘江是浙江省内第一大江,有南、北两源,北源从源头至河口入海处全长668公里,其中在浙江省境内425公里;南源从源头至河口入海处全长612公里,均在浙江省境内。湖泊主要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以及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全省最大人工湖泊千岛湖等。地形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中山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海滨岛屿6个地形区。
浙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处于欧亚大陆与西北太平洋的过渡地带,该地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浙江大陆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境内地形起伏较大,浙江西南、西北部地区群山峻岭,中部、东南地区以丘陵和盆地为主,东北地区地势较低,以平原为主;全省大陆面积中,山地丘陵占70.4%,平原占23.2%,河流湖泊占6.4%。浙江海岸线全长2253.7公里,沿海共有2161个岛屿,浅海大陆架22.27万平方公里。受东亚季风影响,浙江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变化,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由于浙江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过渡地带,加之地形起伏较大,同时受西风带和东风带天气系统的双重影响,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是我国受台风、暴雨、干旱、寒潮、大风、冰雹、冻害、龙卷风等灾害影响最严重地区之一。
浙江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浙江年平均气温15~18℃,极端最高气温33~43℃,极端最低气温-2.2~-17.4℃;全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10~2100小时。
二、自然资源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浙江省各类土地总面积15831.9万亩,其中农用地12918.3万亩,占81.6%;建设用地1924.7万亩,占12.2%;未利用地988.9万亩,占6.2%。浙江省的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占浙江省面积70%以上,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和河谷多为水稻土,沿海有盐土和脱盐土分布。
浙江省非金属矿产丰富,能源矿产匮乏,金属矿产不足。全省纳入统计矿产93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矿产83种。非金属矿产方面,叶蜡石、明矾石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之冠,普通萤石、伊利石粘土、硅藻土、水泥用凝灰岩居全国第二(单一型萤石居全国第一),沸石、硼矿、高岭土、硅灰石、透辉石、珍珠岩、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泥岩、饰面用大理岩等25个矿种列全国前十位。多数矿床规模大,埋藏浅,开采条件好。能源矿产方面,省域内成矿地质条件差,煤炭资源贫乏;陆域尚无发现油气资源;石煤资源储量虽居全国第二位,但受环境污染所限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地热资源作为清洁绿色的新能源,近年逐步加大勘查力度。金属矿产方面,铁、铜、铅、锌、钼、金、银、钨、锡等矿产虽然矿产地较多,但多为小型矿床或矿点,仅少数矿产地达到大中型规模。铁、铜等金属矿产短缺,查明资源储量均处于全国各省区后十位,且后备资源不足;铅锌矿虽资源储量较大,但多为贫矿。
浙江滨临东海,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占中国的20.3%,居中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2200公里,居中国第5位。有沿海岛屿3000余个,水深在2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陆域面积有1940.4万公顷,90%以上无人居住。其中面积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岛(舟山群岛主岛)为中国第四大岛。浙江岸长水深,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290.4公里,占中国的1/3以上,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105.8公里。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港口、渔业、旅游、油气、滩涂五大主要资源得天独厚,组合优势显著。浙江海域辽阔,气候温和,水质肥沃,饵料丰富,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栖息生长与繁殖。生物种类繁多,素有“中国鱼仓”美誉。浙江可供海水养殖的品种:石斑鱼、鲍鱼、扇贝、海参、鳗鲡、褐菖鮋、黑鲷、真鲷、鲈鱼、鮸状黄姑鱼、黄条鰤、河豚、卵形鲳鲹、鲻骏鱼、海鳗、中华乌塘鳢、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长毛对虾、刀额新对虾、脊尾对虾、梭子蟹、青蟹、海马。
浙江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123种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扬子鳄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兴县泗安镇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是国内第二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德清县下渚湖是珍惜鸟类朱鹮放养地。浙江的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森林覆盖率达60.5%,在全国仅次于福建省63.1%,列第二。浙江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珍稀濒危植物51种,占全国珍稀濒危总数419种的12.2%。普陀鹅耳枥属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种,目前全世界野生的普陀鹅耳枥仅普陀山上一株。
三、区位交通
浙江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拥有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截至2015年底,浙江省公路总里程为118015公里,其中国道4356公里,省道6382公里,县道29413公里,乡道19293公里,专用道669公里,村道57902公里;高速公路3917公里,一级公路6018公里,二级公路10041公里,三级公路8026公里,四级公路59570公里,准四级公路27995公里,等外路2447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16.93%,有铺装路面、简易铺装路面(高级、次高级路面)占公路总里程的98.37%。
截止2014年底,浙江省内主要的铁路线有沪昆铁路、萧甬铁路、金温铁路、宣杭铁路、金千铁路和沪杭客运专线、杭长客运专线、宁杭客运专线、杭甬客运专线、甬台温铁路、温福铁路。浙江是国内少数拥有私营铁路的省份。2005年杭州铁路分局撤消后,浙江的铁路直属上海铁路局负责。其中金华-丽水-温州的金温铁路由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运营。浙江省拥有杭州东站1个客运特等站。杭州站,宁波站,金华站,温州站,义乌站5个货运一等站,艮山门站,金华东站,宁波北站,乔司站,温州西站、台州南站6个货运一等站。嘉兴站,湖州站,绍兴站,台州站,丽水站,衢州站,长兴站,金华南站,余姚站,诸暨站,海宁站,杭州南站,上虞站等客运二等站。杭州是全省铁路网的中心,宁波是省内东部地区的铁路交通枢纽,金华是省内中南部地区的铁路交通枢纽,温州是浙江南部的铁路交通枢纽。
浙江现有宁波-舟山、温州、台州和嘉兴等4个沿海港口,至2014年底,全省沿海拥有港口泊位109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09个,年综合通过能力达9.6亿吨。2014年全省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136万标箱,初步形成以宁波-舟山港(含嘉兴港)为主,温州港、台州港为辅的“一主两辅”港口发展新格局。其中,宁波-舟山港拥有万吨级泊位150个,去年货物吞吐量达8.7亿吨,自2009年起连续六年位居世界首位,集装箱吞吐量达1945万标箱,跃升至世界第五位,对外开通国际航线240条,连通世界100余个国家600余个港口。宁波-舟山已成为我国大型集装箱转运基地,大宗战略物资中转储备基地和临港产业基地。
浙江省内共有民用机场7个,国内航班基本覆盖全国,国际航班主要飞往日本、韩国、中东、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地。国际机场4个,即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以及义乌机场。其中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是全国十大机场之一。国内机场3个,即台州路桥机场、舟山普陀山机场、衢州机场。浙江本土航空空司中航浙江航空已于2004年被中国国际航空收购,并成立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另一家浙江本土航空空司浙江长龙航空于2011年4月19日成立。2006年4月起,中国飞龙专业航空公司投入“直九”直升机,开通舟山群岛间的岛际飞行航线,是中国开通的首条直升机短途运营航线。
四、历史变迁
浙江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直至新石器时代,先后出现上山文化、小黄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及良渚文化。其中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年,代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进入青铜时代后,太湖和钱塘江流域进入马桥文化时期,该地居民被称为“越人”。考古上属于马桥文化类型及接近的文化遗址大量在太湖地区、钱塘江流域、宁绍平原被发现,是当时少受中原影响的独立发展的文化。
到商末周初时期,越人建立了越国,定都会稽(今绍兴),并于春秋时期在浙江一带兴盛。秦国灭楚国以后,旋即进入两浙,“降越君,置会稽郡”,两浙成为秦会稽郡的一部分,郡治在吴、越两国故都吴县(今苏州)。秦二世元年(前209),天下反秦。流亡江南的原楚国淮北贵族项羽在苏州袭杀秦会稽郡太守,率领8000江东子弟起兵。刘邦建立汉朝后,两浙仍置会稽郡。浙江东南部的东瓯国在吴王刘濞叛乱以后被闽越国灭亡,后来也属会稽郡管辖。东汉永建四年(129年),会稽郡治所迁往山阴(今绍兴),苏州成为新设的吴郡治所。东汉末年,浙江曾为军阀王朗和严白虎所据,后来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及其子孙策、孙权逐步掌控长江下游地区。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和孙权联军在赤壁大胜南侵的曹操数十万军队。222年,孙权受魏帝曹丕封为吴王,229年吴国正式脱离魏国独立,浙江向为孙氏吴国领地。期间吴国向浙江西部和皖南等山地仍为山越部落进行征抚,并且大事屯田,以增强国力。直至280年,吴降晋。318年,因五胡乱华,晋皇室南下至前吴国故都南京,始称东晋,此后在一系列宫廷政变后,至东晋灭亡,浙江又相继为宋、齐、梁、陈4朝所统治,此所谓六朝时期。
公元589年,在陈为隋所并后,浙江再次进入中原王朝统治时期。隋朝修建了大运河,将太湖流域和洛阳连接起来。武德九年唐军进入浙江地。从贞观元年开始,太湖流域由于物产丰厚,战争时期粮食大批被征调到北方。唐高宗年间,两浙已经有一定比重的北方氏族移入,经济也向纵深发展。由于江南茶业的发展,唐时增设了多个山地产茶县。安史之乱后,因为河北沦陷,关东失守,两浙在全国赋税来源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北方局势的混乱也使更多北方文人迁入两浙。8世纪开始,设立浙江西道节度使(驻地今苏南镇江)和浙江东道节度使(驻地绍兴),大体延续了秦汉会稽郡的范围。两浙藩镇的统治最终演化成后来的吴越国割据。
公元978年,宋以武力消灭了南方八个国家,吴越国第五任国王钱弘俶按先祖遗训归附宋朝。北宋在原吴越国地设立两浙路,下设14个州:分别为苏州、常州、润州、杭州、湖州、秀州(嘉兴)、越州(绍兴)、明州(宁波)、台州(临海)、婺州(金华)、衢州、睦州(建德梅城)、温州和处州(丽水)。两浙路基本继承了唐代的两浙道1127年当北宋灭亡以后,宋室在杭州建立南宋。今天浙江的省会杭州,当时称做“临安”,就成为南宋的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临时首都)。
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临安,结束了杭州作为临时首都(行在)的年代。元朝将原来的两浙路与两淮路合并,设立江淮等处行中书省,统两淮(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两浙西路,两浙东路)地。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以地理民事非便,改省治为杭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割江北部分隶河南,以原两浙路为主体成立江浙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江浙行省)。
1368年朱元璋击败方国珍在浙江内的武装,占领浙江全部,设立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明朝将首都应天府(今天的南京)和龙兴地中都凤阳组成一个新的行政区划——南京(南直隶),将原宋朝浙西路的苏州、松江、湖州府、嘉兴府地划予南直隶;后因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实在太小,1381年,湖州府、嘉兴府地划予,从此太湖流域分属两地,而浙江省范围于此后700年间未有太大改变。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设立11个府、1州、75县。
清康熙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为浙江省,军事上由闽浙总督节制。由于浙江曾积极抵抗清兵,满清对江南文人采取高压政策,野蛮的文字狱、明史案即发生于浙江,在浙江一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吕留良开棺戮尸、捕杀曾静等事件。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7月5日,英军炮轰定海城,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翌日城陷,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率军抵抗后阵亡。根据战后签订的中英江宁条约,宁波成为最早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1861年,太平军从江西进入浙江省,作为当时中国的官员和绅士的主要来源地,江浙地区对于儒教的信仰致使民团不断与太平军作战,以致浙江受太平天国战争所害人口损失过半,西部的湖州、杭州两府各县尤甚,武康、孝丰、安吉3县更损失人口在96%以上。战争也导致大批江浙人士进入上海的外国租借避难,对上海的开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战争后期,尾随太平军入浙的湘军,在平定太平天国后势力在浙江迅速扩张,1861年后的多任浙江巡抚均由湘军把持,一改过去进士出身的文人出任巡抚的传统。直到葛毕氏案发生后,湘军的力量才大为削弱。义和团运动及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浙江省参与东南互保,免受战争侵扰。
辛亥革命爆发后,浙江于1911年11月宣告独立。抗日战争期间,浙江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属于第三战区。北部的嘉兴、吴兴、长兴等地是前期淞沪会战的主要战场之一。1945年9月4日第3战区参谋长张世希与驻杭州的日军第133师团参谋长樋泽一治在富阳宋殿村(今属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举行洽降会谈,浙江光复。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共4个兵团10个军分兵数路进入浙江作战。5月,温州、杭州、宁波等相继解放。
五、区划沿革
春秋期间,浙江分属吴、越等国。战国时期,楚威王灭越,尽取浙江以北地。秦代实行郡县制,浙江分属会稽、鄣、闽中等郡。西汉分属会稽、丹阳郡。东汉分属会稽、吴、丹阳郡。三国鼎立期间,属东吴。西晋建国初,江南复属扬州。东晋及南北朝时期,属东扬州。隋统一全国后,浙江属扬州刺史部吴州总管府。唐朝分全国为十道,浙江分属江南道及江南东道,乾元元年江南东道分拆,分数浙江西道,浙江东道。五代属吴越国。北宋属两浙路。南宋分属两浙东路、两浙西路。元代实行行省制,设浙江等处行中书省,1276年,立两浙都督府于杭州。1284,改名浙江行省。明设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至此,浙江行政区域从此开始稳定。
清康熙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为浙江省,军事上由闽浙总督节制。辛亥革命爆发后,浙江于1911年11月宣告独立。1955年2月26日,浙江全境获得解放。截至2016年,浙江省下辖11个地级市,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6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4个县。
六、人口状况
2015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为5539万人,与2014年末常住人口5508万人相比,增加31万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644.7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894.3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65.8%,与2014年相比,上升0.93个百分点。
201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836.5万人,占总人口的51.2%;女性为2702.5万人,占总人口的48.8%。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4.96。与2014年的105.5相比,有所下降。
201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738.3万人,占总人口的13.3%;15-64岁的人口为4181.4万人,占总人口的75.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19.3万人,占总人口的11.2%。与2014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0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45个百分点。
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全省出生人口为58.1万人,死亡人口为30.4万人,自然增加人口为27.7万人。出生率为10.52‰,死亡率为5.50‰,自然增长率为5.02‰。与2014年相比,出生率增加0.01个千分点,死亡率下降0.0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增加0.02个千分点。
七、民族宗教
浙江主要的民族成分为汉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下同)有45,535,266,占全省人口的99.1%。少数民族总人口为39.97万。
畲族是浙江世居的少数民族,也是目前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共有170,993人,占全省人口的0.4%,省内少数民族人口的约43%。畲族人口在1万以上的县市依次为丽水市莲都区(19455人)、景宁畲族自治县(16144人)、苍南县(16133人)、泰顺县(13862人)和遂昌县(13658人)。若以占全县人口比例而言,则景宁畲族自治县10.55%最高,云和县8.6%次之。省内较大的畲族聚居区域,一是武义县、丽水市莲都区和松阳县交界的宣平溪流域(即1958年撤消前的原宣平县区域),二是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城鹤溪镇周围的低山区。
浙江省现设立有1个自治县和18个民族乡(镇),均为畲族区域自治。景宁畲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除畲族外,省内回族共有19609人,其中以苍南县和瑞安市最多,各有3000余人,有聚居村落。其它民族多由工作变动和婚姻等社会因素自全国其它地方迁来,没有明显聚居地。近年来,由于大量来自湖南、贵州等中国西南部各省的居民迁入浙江省工作经商,以至一些来自该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甚至超过较早来到浙江的回族。其中迁入人口在1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55310人,占浙江省人口的0.12%),苗族(53418人,0.12%),布依族(21457人,0.05%),壮族(18998人,0.04%),侗族(17906人,0.04%)。
八、经济发展
浙江省地处江南,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传统上盛产丝绸、茶叶、瓷器,自古以来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一直为较富庶地区,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1978年推行“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经济获得快速发展,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居各省市之冠。
浙江是中国大陆各省、区当中经济发展最平衡,也是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全省GDP总量1978年位居全国第十二位,至1994年开始稳居第四位。1991年全省GDP总量突破1千亿元,2004年突破1万亿元,2008年突破2万亿元。
1979-2007年的29年,按绝对数比,2007年GDP总量为1978年的150.65倍。按不变价格测算(以同期全国平均物价水平为基准),GDP年平均增长率12.7%,增长速度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位。1978-2008年,除1983、1989和1990年3个年份以外,其余年份GDP年增幅高于10%,其中1978、1984、1985、1993和1994年5个年份GDP高于20%的增长率;GDP增幅最高年份为1993年,年增长率达到22.0%。
1985年人均GDP突破1千元,1997年突破1万元,2003年突破2万元,2006年突破3万元,2008年突破4万元。1995年,浙江人均经济指标首次超过广东,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天津三直辖市,成为中国最富裕省份。浙江省在经济上的总体实力不是最强的,但是平均水平最高,省内各地区之间发展较为平衡,落差较小。
2007年,全省GDP总量(最终核实数)达到18,638.36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4.5%,占全国的比重达到6.8%。其中第一产业1,025.27亿元,占5.5%;第二产业10,092.00亿元,占54.15%;第三产业7,521.09亿元,占40.35%;2007年GDP人均37,128元。
2011年中科院发布中国各地区GDP质量排行,浙江高居第三,仅次于直辖市北京、上海,高于天津。2012年7月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浙江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971元,仅次于上海的36,230元和北京的32,903元,同样名列第三位。
2012年浙江省GDP总量达到34,606.30亿元,比上年增长8.0%。
2015年浙江省GDP总量达到42,886.49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70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1,347亿元,分别增长1.5%、5.4%和11.3%,第三产业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65.7%。全年人均GDP为77,64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466美元),增长7.6%。
九、文化艺术
浙江这片美丽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民间传说,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施、苏小小等的爱情美谈。济公、杨乃武与小白菜、莫邪和干将、西湖传说、刘伯温传说、黄初平(黄大仙)、观音、徐文长等民间故事。
浙江是中国保持传统文化较丰富的地区。绍兴大禹祭典是中国历代王朝的重要祀典之一,绵延不绝,保存完好。五常龙舟胜会是余杭五常地区特有的端午民俗庆典活动。渔民开洋、谢洋节是象山县和岱山县渔民的重要传统仪式。磐安赶茶场、浦江迎会、桐乡含山轧蚕花、德清扫蚕花地、绍兴水乡社戏是浙江民间以歌舞表演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俗事象。景宁的畲族三月三是畲族民众的传统活动。具有典型浙江特色的民间信俗有象山石浦-富岗如意信俗、温州的汤和信俗等。在婚俗方面,宁海十里红妆婚俗具有代表性。
浙江的传统工艺美术相当发达。成立于1904年的西泠印社是中国最早的研究金石篆刻的一个百年学术团体和专业金石书画出版机构,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称。在民间雕刻艺术中,有青田石雕、宁波朱金漆木雕、乐清黄杨木雕、东阳木雕、黄岩翻簧竹雕、临安鸡血石雕、永康锡雕。仙居花灯和硖石灯彩是中国传统灯彩的重要代表。嵊州竹编、东阳竹编是中国竹编中的奇葩。乐清细纹刻纸、浦江剪纸、乐清龙档、浦江麦秆剪贴、温州的瓯绣和瓯塑、温州和仙居彩石镶嵌、宁波骨木镶嵌亦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
浙江是中国瓷器、宝剑、黄酒、文房四宝、丝绸、雨伞、檀香扇、漆器等的重要传统生产地之一,所以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生产技艺。
西湖龙井是中国最著名的茶叶之一。陆羽在产生中国最早皇家茶园(长兴紫笋茶为中国第一种贡茶)的湖州完成了茶叶巨作《茶经》,浙江的茶道也传播到了国际。绍兴黄酒是中国酒类最古老的始祖,起源于绍兴,现绍兴黄酒已经有古越龙山、女儿红、会稽山等多个中国名牌。湖州湖笔为文房四宝之首。
浙江也是中国瓷器的重要产地,中国青瓷的发源地(德清窑),浙江的越窑、哥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具有重要地位。
目前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有:
杭州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杭州铜雕技艺、王星记扇、西湖绸伞制作技艺、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富阳竹纸制作技艺、西湖龙井绿茶制作技艺、杭罗织造技艺
湖州 湖笔制作技艺、湖州双林绫绢(湖丝)织造技艺、湖州竹制品编制技艺
嘉兴 蓝印花布技艺
绍兴 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绍兴石桥营造技艺
宁波 象山海盐晒制技艺
舟山 传统木船制造技艺
温州 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
金华 婺州举岩的绿茶制作技艺、、金华火腿腌制技艺、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兰溪诸葛村古村落营造技艺、武义俞源村古建筑群营造技艺、东阳卢宅营造技艺、东阳木雕技艺、浦江郑义门营造技艺
台州 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
丽水 庆元县和泰顺县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龙泉宝剑铸造技艺等。
浙江的传统音乐丰富多彩,兼有刚柔。浙派古琴、江南丝竹和平湖派琵琶代表江南柔美的特色。自明代中叶流行至今的浙东锣鼓则欢快愉悦,以一个乐队中运用十多件打击乐器著称,主要的代表是嵊州吹打和舟山锣鼓。
在民歌方面,嘉善田歌是浙江民歌及吴歌的重要形式,舟山渔民号子是舟山各岛渔民、船工世代相传的海洋民间口头音乐。畲族民歌则是南部畲族居民的传统民歌。
浙江民间舞蹈和游艺项目也是形式多样,极具观赏性。浦江板凳龙、长兴百叶龙、奉化布龙、兰溪断头龙是中国传统龙舞的代表。临海黄沙狮子是浙江最有名的狮舞。余杭滚灯和海盐滚灯是中国传统滚灯的代表之作,余杭滚灯还是浙江省唯一入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表演的节目。其它闻名遐迩的传统舞蹈还包括温岭大奏鼓、青田鱼灯舞、永康十八蝴蝶等。
在传统游艺与杂技项目中,永康和仙居的九狮图、杭州和东阳一带的翻九楼、绍兴的调吊被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浓郁浙江特色的传统艺术。
浙江的戏剧艺术底蕴丰厚,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文艺戏剧南戏的诞生地,南戏与古希腊戏剧和古印度戏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代戏剧体系。浙人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戏曲家,现存他的戏曲论著《闲情偶寄》词曲部,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有较大的丰富和发展。以《长生殿》蜚声文坛的洪升是清代一位伟大的剧作家。浙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昆曲的发祥地。成立于1955年浙江昆剧团是当时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昆剧表演团体。次年改编演出的传统剧《十五贯》轰动全国,被时任总理周恩来誉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发源于嵊县(今嵊州市)的越剧是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多个越剧流派的创立人系浙江艺人,如戚派的戚雅仙,尹派的尹桂芳等。其中尹派越剧被立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著名的专业越剧团体有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等。
在越剧以外,绍剧艺术大师六龄童(章宗义)被誉为“中国南猴王”,其子六小龄童也是著名戏剧家。此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其他传统地方剧种还有西安高腔(衢州市)、松阳高腔、新昌调腔、宁海平调、台州乱弹、浦江乱弹、瓯剧、甬剧、姚剧、绍剧和婺剧等以及海宁皮影戏、泰顺药发木偶戏、平阳木偶戏和单档布袋戏(平阳县、苍南县)。京剧在浙江并不流行,但浙江出现了著名海派京剧大师,“麒派”创立人周信芳(艺名麒麟童)。
在曲艺方面,温州鼓词(瑞安市)、绍兴平湖调、兰溪摊簧、杭州摊簧、绍兴摊簧、绍兴莲花落、杭州|小热昏、杭州评词、杭州评话、绍兴词调、临海词调、四明南词、平湖钹子书、宁波走书(鄞州区、奉化区)、杭州独脚戏、金华道情(金华市、义乌市)、杭州武林调、绍兴宣卷和温州莲花(温州市、永嘉县)均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相声在浙江流行程度并没有滑稽戏高,不过浙人倪敏然对相声在台湾的推广贡献较大。
十、民俗方言
浙江人大部分属于江浙民系,使用吴语各方言的人口不少于全省人口的9成,学校通用汉语普通话。浙江省是吴语分布面积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省份。浙江省使用吴语的人口约有4181万人。就浙江省来说,该省最主要的汉语方言也是吴语。浙江的吴语主要属北部太湖片,其小片划分如苏嘉湖小片(如嘉兴话、湖州话)、杭州小片(如杭州话)、临绍小片(如绍兴话)、甬江小片(如宁波话)、南部吴语如台州片(如台州话)、金衢片(如金华话、衢州话)、上丽片(如丽水话)、瓯江片(如温州话、平阳话)和宣州片(仅在临安市西部原昌北区使用)等区片,各方言之间有明显差异。吴语具有浊音完整,韵母单元音化明显,连读变调丰富,谓语大量后置等特征,使它在声母、韵母、声调、语法、词汇等方面都与中国北方方言完全不同。
浙省内同时还有部分人口的母语非吴语方言。其中闽南语是省内第二大方言,使用人口主要分布在平阳县西部、苍南县西部和南部、洞头县大部、玉环县的坎门以及长兴县部分地区,其使用人口约在100至200万。徽语是第三大方言,主要在在淳安县和建德市使用。闽东语(当地称为蛮讲/蛮话)也在浙江有分布,泰顺县南部有使用东山蛮讲的人口,苍南县东部沿海平原上则聚居着20万左右使用蛮话的人口。省内的主要少数民族-畬族基本上使用畲话,畲话属于客家话的一种。此外,全省还有少量客家人。
浙江官话主要是以前外省移民的后裔使用。其中长兴县周边有较多湖北和河南等地移民的后裔,为太平天国后期填移,目前其在家庭内部仍使用江淮官话或中原官话。另外,自1949年,大批来自山东、河北等其他的官话地区的人口的随解放军南下进驻浙江。改革开放以后,又有来自内陆多个省份的移民迁入浙江,各种官话与吴语有混合的趋势。由于普通话教育的推行,普通话是目前的学校语言,一些吴语人口的口音受到普通话较大影响。因为外省移民带来的官话以及浙江吴语与省外不断交流,浙江某些地方形成了一种混合式的浙江官话,现今越剧的大部分唱词都采用这种官话。
十一、名胜古迹
浙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积淀深厚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浙江获得了“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的美誉。全省拥有西湖,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温州雁荡山、永嘉楠溪江、文成百丈漈,舟山普陀山、嵊泗列岛,绍兴诸暨五泄,台州天台山、仙居、长屿洞天,湖州德清莫干山,宁波奉化雪窦山,衢州江郎山,金华双龙洞、永康方岩,丽水仙都等1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量居中国第1位。省会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秀丽迷人的西湖风光闻名于世。以“诗画江南·山水浙江”为主题,文化浙江、休闲浙江、生态浙江、海洋浙江、商贸浙江、红色旅游是浙江精心打造的六大旅游品牌。
浙江共有世界文化遗产3项。2010年8月2日,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6地“捆绑”申报的“中国丹霞”入选世界自然遗产。2011年6月25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4年0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浙江共有9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分别是: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金华市、嘉兴市、湖州市、温州市。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