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面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欧亚大陆中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地处东经73°40′~96°23′,北纬34°25′~49°10′之间。土地总面积约166.49万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包括丘陵和高原)80多万平方千米,平原面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山间盆地)80多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面、南面与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相邻,从东北到西南与蒙古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阿富汗共和国、巴基斯坦共和国、印度共和国接壤。国界线长5600多千米,是中国国界线最长的省区。
二、沿革、区划
中国史书历来称新疆为西域,意为西部疆域。汉代以前,西域与中原地区早有商旅往来。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13年后从西域返回,西汉政权即与西域各城邦建立联系。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汉朝在西域设使者校尉,在今尉犁、轮台一带屯田。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今轮台县境内)设西域都护府,管理天山南北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同时晋封和委派各地官吏。自此,西域正式列入汉朝版图。东汉时,西域都护府共领护50国。
魏、晋至隋,历代都在西域行使管辖权。十六国时,前凉在今吐鲁番地区设立高昌郡,为新疆建立郡县之始。隋朝曾设鄯善郡、且末郡和伊吾郡。唐在西域的管辖范围超过汉代,远及中亚,并在各地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在西域东部设伊州、西州、庭州,共辖12县,其他地方则实行都护府、都督府制。
唐以后,西域曾先后出现过三次较大的地方势力,即高昌回鹘、喀喇汗朝、大宝于阗国,这些地方势力后来先后服属于中原的五代、宋、辽政权。
元在西域实行行省制。先后在撒马儿罕设阿姆河行中书省,管辖河中地区;在今霍城一带设立阿力麻里行中书省,管理伊犁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在今吉木萨尔设别失八里行中书省,管辖天山南北地区。后又在别失八里行省之下设别失八里、和州、斡端3个宣慰司,分管北疆、南疆及和阗地区的军政事务。
明代称新疆地区为别失八里,后改称亦力巴里。察合台后裔在西域虽经常内讧,但都臣服于明朝。西域东部则为明朝直接统辖,永乐四年(1406)建哈密卫。
清统一新疆后,乾隆后期改称西域为新疆,意为“故土新归”。额尔齐斯河以东以北归科布多参赞大臣统辖;额尔齐斯河以南以西及天山南北地区均归伊犁将军管辖;哈密至乌鲁木齐一带则划归甘肃布政使管辖。光绪十年(1884)正式建立新疆省,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光绪三十二年(1906)将阿尔泰地区从由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改为直隶于中央。民国8年(1919)将这一地区划归新疆省,设阿山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推行民族区域自治。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5年底,自治区有自治州5个,地区6个,地级市3个,县级市24个(自治区直辖8个),县68个(自治县6个),市辖区12个。
首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是乌鲁木齐市。
三、人口、民族
2015年末,新疆总人口2359.73万人。其中男性1199.47万人,占总人口的50.83%,女性1160.26万人,占49.17%。城镇人口1114.5万人,占总人口的47.23%;乡村人口1245.23万人,占52.77%。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至2015年底,境内有55个民族成分,主要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等13个民族。是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2015年末,新疆少数民族人口1460.63万人。
从民族构成看,维吾尔族1130.33万人,汉族861.1万人,哈萨克族159.12万人,回族101.58万人,柯尔克孜族20.22万人,蒙古族18.06万人,塔吉克族5.01万人,锡伯族4.32万人,满族2.75万人,乌孜别克族1.87万人,俄罗斯族1.18万人,达斡尔族0.69万人,塔塔尔族0.51万人,其他民族14.99万人。
注:总人口数据由自治区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处根据2015年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分民族人口数据由自治区公安厅提供。因此,总人口数不等于各民族人口数相加之和。
四、语言文字
新疆是语言文字使用的大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主要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等5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英、俄、阿拉伯等语言文字也有使用。
新疆13个主要民族中,汉族、回族共用汉语汉文,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有自己的文字。
维吾尔族使用维吾尔语和维吾尔文。维吾尔语言文字为新疆通用的语言文字,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为黏着语类型。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维吾尔语得以发展,并最终形成现代维吾尔文字语言。
汉语言文字是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新疆部分地方汉族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方言,即新疆汉语方言。汉族使用规范汉字。
哈萨克族使用哈萨克语和哈萨克文。哈萨克语言文字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木垒、巴里坤两个哈萨克自治县通用的语言文字。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至20世纪逐步形成现代哈萨克语。
新疆回族话属汉语北方方言西北次方言。新疆回族话分为北路回族话和南路回族话,回族使用规范汉字。
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为黏着语。新疆蒙古族使用的卫拉特方言分土尔扈特土语和察哈尔土语。1982年在全区蒙古族中推广胡都木蒙文。蒙古语言文字为巴音郭愣、博尔塔拉两个蒙古自治州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通用的语言文字。
柯尔克孜族使用柯尔克孜语言文字。柯尔克孜语言文字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通用的语言文字。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
锡伯族使用锡伯语言文字。锡伯语言文字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通用的语言文字。
塔吉克族使用塔吉克语和维吾尔文(仅有少数群众使用塔吉克文)。塔吉克语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通用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东伊朗语支,也称帕米尔语支。塔吉克语言分为色勒库尔塔吉克语和瓦罕塔吉克语。
新疆的满族主要使用汉语汉文(少数群众偶尔使用满语),有的使用维吾尔语等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满语满文在新疆的锡伯族中得到较完整的留存。
乌孜别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葛逻禄语支,与维吾尔语的共同点达70%以上。新疆的乌孜别克族大多使用维吾尔语言文字,少数使用哈萨克语言文字。
新疆的俄罗斯族使用俄语,仅限于社交圈和老年人之间使用。在社会生活中,他们多使用汉语言文字,有的使用维吾尔语或哈萨克语。
新疆的达斡尔族有语言而无文字。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乡使用达斡尔语,大多数达斡尔族使用汉语言文字,有的使用哈萨克语言文字或维吾尔语言文字。
新疆塔塔尔族大多使用维吾尔、哈萨克语言文字。少数使用塔塔尔语言文字,奇台县大泉沟塔塔尔族乡是全国唯一的塔塔尔族聚居区,大多使用塔塔尔语。塔塔尔语属突厥语族,与维吾尔、哈萨克等突厥语族相近。
五、地理环境
新疆远离海洋,四周高山环抱,境内冰峰耸立,沙漠浩瀚,草原辽阔,绿洲点布,自然资源丰富。地貌轮廓是“三山夹两盆”。
山脉北部的阿尔泰山脉分布于额尔齐斯河以北,新疆境内山段属南坡,呈西北至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勒泰市及青河县境内的阿尔泰山,奇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部的北塔山和青河县南部的阿尔曼特山,最高峰友谊峰海拔4374米,位于中、俄、蒙三国边界。西北部为准噶尔西部山地,由许多海拔2000~3000米的低山组成,北为塔尔巴哈台山(塔城市北),东延为萨吾尔山(和布克赛尔县北),南有巴尔鲁克山(裕民县)、玛依勒山(托里县)等,最高峰为萨吾尔山的木斯岛山,海拔3806米。横亘中部的天山山脉,分隔准噶尔、塔里木两大盆地,自西向东大致可分为三脉:北脉有阿拉套山(温泉县、博乐市北部)、科古琴山(精河县南、尼勒克县北)、博罗科努山(精河县至乌苏市以南)、依连哈比尔尕山(奎屯市至乌鲁木齐市南)、博格达山(乌鲁木齐市以东、阜康市以南、大河沿火车站以北)等;中脉有乌孙山(察布查尔县南、昭苏县和特克斯县北)、那拉提山(新源、和静县间)、额尔宾山(和静县境内)等;南脉有哈尔克他乌山(特克斯、拜城县间)、贴尔斯克山(特克斯、拜城县间)、霍拉山(和静、轮台县间)等。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托木尔峰(7443米)、汗腾格里峰(6995米)、博格达峰(5445米)。南部的昆仑山系自西向东包括:中国境内的帕米尔高原,新疆与克什米尔间的喀喇昆仑山及主要在新疆、西藏间的昆仑山脉(向东伸入青海境内);北支还有阿尔金山,东北延伸接祁连山。昆仑山系平均山脊线海拔5000米以上,海拔在7500米以上的有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8611米)、公格尔峰(7649米)、公格尔九别峰(7595米)、慕士塔格峰(7546米)。
盆地横亘中部、东西绵延1700多千米的天山山脉,将新疆分为南北两大部分。位于天山山脉与阿尔泰山、准噶尔西部山地之间的是准噶尔盆地,面积18万多平方千米,盆地中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约4.88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大沙漠。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及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克拉玛依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昌吉回族自治州位于盆地四周。位于天山山脉与昆仑山系之间的是塔里木盆地,面积40多万平方千米,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3万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围绕盆地边缘的有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天山山脉东段还有吐鲁番、哈密等盆地。
冰川冰川融水是新疆主要河流的重要补给源。新疆境内有各类冰川1.86万条,冰川总面积25634平方千米,占中国冰川面积的42%,冰川储量2.58万亿立方米。这些冰川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等山系的中高山区。
阿尔泰山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冰川分布区,发育有冰川416条,冰川总面积239平方千米,其中70%以上分布在布尔津河河源区海拔4374米的友谊峰区。天山山脉发育有冰川8908条,冰川总面积9196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南天山的阿克苏河源区(海拔7443米的托木尔峰区及海拔6995米的汗腾格里峰区)和北天山的巴音沟河、金沟河、玛纳斯河河源区(海拔5250米的无名峰区)。帕米尔高原发育有冰川1804条,冰川总面积2699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盖孜河、库山河河源区海拔7649米的公格尔峰区。喀喇昆仑山发育有冰川2789条,冰川总面积6076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克勒青河流域海拔8611米的乔戈里峰、海拔8068米的迦雪布鲁姆Ⅰ峰、海拔8035米的迦雪布鲁姆Ⅱ峰、海拔8047米的布罗德峰等多个高峰区。昆仑山发育有冰川4169条,冰川总面积9296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和田河河源区海拔6638米的慕士峰区、车尔臣河河源区海拔7723米的木孜塔格峰区及克里雅河河源区海拔6962米的琼木孜塔格峰区。阿尔金山发育有冰川155条,冰川面积196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塔什萨依河、瓦石峡河河源区海拔6295米的苏拉木塔格峰和米兰河河源区海拔6062米的玉苏普阿勒克峰区。
喀喇昆仑山的冰川被公认为世界山岳冰川之王,全球中低纬度区8条长度超过50千米的山岳冰川中,有6条就分布于该山系的南坡;乔戈里峰北侧的音苏盖提冰川长42千米,是新疆境内最长的山谷冰川。素有昆仑三雄之称的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和慕土塔格峰,是现代冰川的大本营,慕土塔格峰(海拔7546米)更是被尊称为“冰山之父”;位于东昆仑山的木孜塔格峰(海拔7723米)被誉为“冰川之子”;托木尔峰则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区之一,冰雪储量达3500亿立方米,远远超过了祁连山和珠穆朗玛峰地区冰雪储量的总和。
河流、水系按照区域分布和地貌单元划分,新疆境内的内流河可分为中亚细亚内流区、准噶尔盆地内流区、塔里木盆地内流区、山间盆地内流区。中亚细亚内流区包括北疆西部的伊犁河和额敏河两个水系。准噶尔盆地内流区又可分为乌伦古河水系、艾里克湖水系、艾比湖水系、玛纳斯湖水系,以及天山北坡中、东段河系。塔里木盆地内流区面积102.7平方千米(含国外面积2.47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内流区,主要水系有开—孔河水系、渭干河水系、阿克苏河水系、喀什噶尔河水系、叶尔羌河水系、和田河水系、克里雅河水系、车尔臣河水系。山间盆地内流区系指天山、昆仑山及阿尔金山等山系的众多封闭性山间盆地区域,主要山间盆地内流区有巴里坤湖水系、哈密盆地水系、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山间内流区、阿尔金山—昆仑山山间内流区等。
按出山口河流条数进行统计,新疆共有大小河流590条,其中北疆387条、南疆183条。按径流形成区集水面积统计,大于100平方千米的各级河流(含支流,下同)共计1242条;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各级河流171条;大于5000平方千米的各级河流44条;大于1万平方千米的各级河流有23条。
全区多年平均年河川总径流量为879亿立方米,其中国外来水89.61亿立方米,邻省区来水6864万立方米,出境水量226.2亿立方米。在570条河流中,大部分是流程短、水量小的河流。年径流量在1亿立方米以下的河流就有487条,占河流总条数的85.3%;年径流量大于10亿立方米的河流共18条,占河流总条数的3.2%,合计年径流量达525.7亿立方米,占新疆河川总径流量的59.8%。
湖泊新疆是一个多湖泊的地区,既有盆地式湖泊,也有堰塞式湖泊,以盆地式湖泊为主;既有外流湖,也有内陆湖,以内陆湖居多。多数湖泊系河川尾闾盆地低洼处的闭口湖泊,长时期的盐分积累导致湖泊多为咸水湖和盐湖。新疆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有197个,湖泊总面积12414平方千米,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2%,仅次于西藏、青海和江苏。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上游水利工程不断修建、水资源大量开发利用的影响,部分湖泊入湖水量逐年减少,直至断流,导致这些湖泊湖面萎缩、湖周环境恶化,诸如罗布泊、玛纳斯湖等历史名湖已经干涸。新疆境内现湖面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湖泊只有9个,分别是博斯腾湖、乌伦古湖、吉力湖、阿雅克库木湖、艾比湖、赛里木湖、阿其克库勒湖、鲸鱼湖、阿克塞钦湖。
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31米,为中国陆地的最低点。位于巴音郭楞州境内的博斯腾湖,水面面积1210.5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气候新疆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严寒,夏季短、炎热,春秋季变化大。新疆有仅次于黑龙江省漠河县的全国第二寒极——富蕴县可可托海(-51.5℃),也有全国最为炎热的地方——吐鲁番东坎儿(48.3℃)。因有天山横亘,同一时期内南北疆气温的差异悬殊。年平均气温南疆为10℃,北疆准噶尔盆地为5.0℃~7.5℃,阿勒泰、塔城地区为2.5℃~5.0℃。1月平均气温南疆塔里木盆地高出10℃~12℃,7月可高出2℃~3℃,至于山区盆地差异更为显著。全区各地一年内,最热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多在30℃以上,准噶尔盆地可达35℃~40℃,而气温日较差平均可达12℃~15℃,最大可达20℃~30℃。新疆是干旱区,降水较少且分布不均匀。北疆在150~200毫米以上,南疆不足100毫米,托克逊县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西部伊犁地区的降水量差不多是东部哈密地区的6倍;天山山区、准噶尔西部山区和阿尔泰山区的降水量约500毫米左右,与华北平原相当;伊犁河谷的巩乃斯林场年降水量800毫米左右,与淮河流域相当。
新疆冬季多雪。北疆冬季平原积雪一般在20~30厘米左右,最深可达80厘米以上;南疆在10厘米左右,最深可达20厘米,山区积雪比平原要深得多。无霜期南疆为180~220天,北疆为140~185天。
新疆灾害性天气种类繁多,出现频繁。尤以干旱、寒潮、大风、冷害、霜冻、冰雹、暴雨洪水对国民经济影响最大。
六、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新疆土地总面积16648.97万公顷(166.49万平方千米,仍沿用2008年数据),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地貌类型多样。截至2015年底,全区有农用地6308.48万公顷,其中耕地412.46万公顷、园地36.42万公顷、林地676.48万公顷、牧草地5111.38万公顷、其他农用地71.75万公顷;建设用地123.98万公顷;未利用地10216.51万公顷。土地利用率38.64%。
林木资源新疆森林广布于山区、平原。天山和阿尔泰山区覆盖着葱郁的原始森林,多为主干挺直的西伯利亚落叶松和雪岭云杉、针叶柏等。这些山地针叶林的木材蓄积量占新疆木材总蓄积量的97%以上。塔里木河、玛纳斯河等河流两岸,是平原阔叶林的分布地区。在塔里木河流域,丛生着世界著名的珍贵树种胡杨林和灰杨林。新疆主要造林树种有白杨、柳树、榆树、白蜡、槭树、槐树、白松、沙枣、桑树和各种果树等,多数为新疆乡土树种,也有少数是从内地或国外引进的优良树种。据2012年公布数据,新疆活立木总蓄积量38679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33654万立方米。有林地面积236万公顷,灌木林地面积466万公顷,四旁树25095万株,森林覆盖率4.24%。
水资源新疆高山冰川发育,河流纵横,山泉、湖泊遍布,水资源稳定,为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提供了优越条件。农田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截至2015年底,全区水资源总量930.4亿立方米,地表水水资源量880.1亿立方米,地下水水资源量545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494.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3943立方米。
能源资源新疆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太阳能、地热、风能等资源丰富,是中国日照最多的省区之一。全年全区日照时间平均2600~3400小时,2015年,北疆年均日照时数2588.6小时,南疆年均日照时数2770.8小时,东疆年均日照时数2866.5小时。年太阳能总辐射量为每平方米5000~6490兆焦耳,积温一般地区为3000℃~4000℃,≥10℃的积温,南疆在4000℃以上,吐鲁番盆地为4500℃~5390℃,北疆从南到北为3600℃~2500℃。山口是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年平均有效风能在10800兆焦耳/平方米左右。
动植物资源新疆除拥有优良的牛、羊、马、骆驼等家畜外,还有野生动物699种。其中鱼类85种,两栖类7种,爬行类45种,鸟类425种,兽类(哺乳类)137种。有高鼻羚羊、野骆驼、野驴、四爪陆龟、河狸、紫貂、棕熊、雪豹、北山羊、猞猁、白鹤、黑鹳、白肩雕、天鹅、雪鸡等。鸟类、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类分别占全国的35.8%、33%和14.2%。野生植物已查明有近4000种,其中已证明有经济和药用价值的有罗布麻、橡胶草、阿魏、贝母、枸杞、甘草、雪莲等1000多种。
矿产资源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截至2015年底,新疆发现的矿产有142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2.56%;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有98种,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12种,居前五位的有56种,居前十位的有72种;原油探明储量53.6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2.24万亿立方米,煤炭探明储量3773.13亿吨。据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新疆石油预测资源量230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居全国第三位;天然气预测资源量16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居全国第二位。煤炭预测储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0%,居全国之首。铁、铜、金、铬、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等蕴藏丰富。
旅游资源新疆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资源分类,新疆六大类型资源齐备,在68种基本类型中拥有56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冠。雄伟的高山,浩瀚的沙漠,绮丽的高山湖泊,古“丝绸之路”的名胜古迹、民族风情和文化艺术吸引着大量中外旅游者。境内有世界第二洼地艾丁湖,有被称为“死亡之海”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有驰名中外的高昌故城、交河故城、楼兰故城等遗址,有天山天池、喀纳斯湖、巴音布鲁克天鹅湖等多处高山湖泊,还有许多温泉、气泉、冰川等自然景观。经济社会发展
七、经济运行情况
2015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克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经济形势严峻复杂、面临两个“三期叠加”等困难,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及时出台20个方面50条稳增长措施,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但当前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风险不可低估,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仍需引起高度关注。
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增速换挡“稳”字当先,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
新疆适应经济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发展以稳增长为主线,主要经济指标显示大势平稳,呈现“十稳”态势。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稳中有进。经国家统计局审核反馈,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24.8亿元,比上年增长8.8%,增速位居全国第八位,西部第四位,西北五省第一位。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59.08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3596.4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4169.32亿元,增长12.2%。从三次产业贡献率来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0.8%,第二产业38.1%,第三产业51.1%。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15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04.42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农业增长6.9%,林业增长7.9%,畜牧业增长4.1%,渔业增长9.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7.4%。全年粮食总产量(含薯类)1521.26万吨,增长7.5%。其中夏粮产量704.3万吨,增长8.8%;秋粮产量816.9万吨,增长9.9%。棉花产量429.8万吨,按同口径计算,下降4.7%。全年猪牛羊肉产量128.96万吨,增长1.8%;禽蛋产量32.64万吨,增长6.9%;牛奶产量155.77万吨,增长5.6%。
工业生产低速运行。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662.7亿元,比上年增长5.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5.3%,上半年增长5.1%,前三季度增长5.2%,全年增长5.2%。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趋缓。2015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9.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速回落15.1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稳中趋旺。2015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5.96亿元,比上年增长7%。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增长6.1%,上半年增长6.3%,前三季度增长6.7%,全年增长7.0%,呈逐季回升态势。分城乡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373.8亿元,增长6.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32..16亿元,增长7.6%。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5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59.11元,比上年增长11.7%,增速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第二位。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74.66元,增长13.2%,增速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第二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5.08元,增长8%,增速位居全国第26位。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79万人,零就业家庭就业人员67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物价水平低位趋稳。2015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6%,涨幅低于全国0.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0.5%,农村上涨0.6%。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下降0.8%,烟酒及用品上涨2%,衣着类上涨3.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1.5%,交通和通信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9%,居住类上涨2%。2015年,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7.6%,降幅大于全国12.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下降1.3%,重工业下降2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5.7%,降幅大于全国9.6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截至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12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增速提高2.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041亿元,增长11.7%,增速降低7个百分点。
2015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30.95亿元,比上年增长3.8%,增速降低9.9个百分点。从税收情况看,税收收入861.83亿元,下降2.9%,增速降低10.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04.99亿元,增长14.7%,增速提高6.4个百分点。
二、结构优化“进”字引领,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
新疆把握经济新常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在“进”字引领下,不断优化结构,非石油、非公有制经济份额加大,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工业引领作用增强,呈现“五快于,二好转”趋势。
非石油工业快于石油工业。全区非石油工业实现增加值1571.75亿元,比上年增长9%。石油工业实现增加值1090.95亿元,增长0.8%,非石油工业增速快于石油工业8.2个百分点。全区非石油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9%。
非公有制工业快于公有制工业。全区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804.94亿元,比上年增长8.9%,比公有制工业高4.9个百分点,比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高3.7个百分点。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1857.76亿元,增长4%。全区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0.2%。
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工业快于高耗能工业。有色工业、装备制造业增幅在25%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力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保持平稳增长。高耗能行业增速持续放缓。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38.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8.7%。
服务业投资快于制造业投资。全区第一产业投资366.33亿元,比上年增长21.8%;第二产业投资5179.17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投资5183.82亿元,增长13%。服务业投资5383.19亿元,增长13.3%,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50.2%。服务业投资增速快于制造业投资15个百分点。
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快于传统石油类商品销售。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额增长1.7倍,家具类增长1.2倍,通信器材类增长47.2%,书报杂志类增长6.8%。而石油类传统商品销售持续萎缩。全区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28.82亿元,下降9.4%;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销售额3002.75亿元,下降20.6%。
节能降耗形势明显好转。全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年度节能降耗下降2.09%的目标任务,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97%,单位生产总值电耗增长2.75%。
投资效率明显好转。全区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7.1%,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全区项目投产竣工率71.4%,提高6.5个百分点。
三、动力转换“新”字显现,新产业新动力孕育发力。
新疆引领经济新常态,经济发展动力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拉动、由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主导。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兴力量正孕育成长,呈现“一转换,三加快,四加大”特征。
助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由第二产业转换为第三产业。2015年以来,传统的经济增长主动力——工业引擎显著减速,第三产业成为助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20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增速位居全国第1位。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16.6∶42.6∶40.8调整为2015年的16.7∶38.6∶44.7,经济结构由2003年以来的“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旅游业发展加快。AAAA级以上景区(景点)接待游客2313.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其中境外游客4.9万人次,增长42.3%。实现营业收入30.56亿元,增长57.8%。其中门票收入5.37亿元,增长65.3%。实现利润总额2.32亿元,增长2.2倍。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6097万人次,增长23.1%。其中国内游客5929万人次,增长23.5%;境外游客168.36万人次,增长12.1%。全区实现旅游总消费1022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消费985亿元,入境旅游消费6.08亿美元。
新政出台带动汽车销售加快。国务院出台促进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对汽车消费市场的促进作用明显。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的汽车零售额33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10月至12月汽车零售额分别上涨13.4%、23.6%和16.6%。四季度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零售占全年30%。
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的稳定作用加大。全区基础设施投资4396.72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41%,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长9.1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108.82亿元,增长2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061.36亿元,增长26.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093.95亿元,增长2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132.6亿元,增长22.9%。
纺织类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区纺织类工业投资317.94亿元,比上年增长2.3倍,增速提高154.6个百分点,成为制造业投资中最突出的亮点,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15.4%,比重提高10.8个百分点。
“互联网+”对消费的引领作用加大。据国家统计局反馈数据,2015年,区内企业通过(国内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网上实现的零售额44.4亿元,比上年增长20.3%;新疆本地消费者通过网购(国内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的网上零售额319.5亿元,增长26.7%,占同期新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
经济运行中亟需关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全区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结构调整初显成效,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当前国际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国内“三期”叠加的阵痛仍在持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局面短期内仍难以扭转,“两个不足、两个加大”的问题仍需引起高度关注。
一、新动力体量不足,传统动力支撑作用明显减弱,是影响经济增长的突出难题。
当前,全区经济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艰难过程中,旧动力的弱化加剧了经济下行压力,新动力虽在加快孕育,但一时难以全面接续和替代。
从工业来看,传统产业占比较高,重点行业回落态势明显,新兴产业体量仍无法弥补工业下滑缺口。从2015年2月起,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在5%附近波动,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持续走低。一是石油工业持续低位。石油工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6%以上,石油石化工业的增产增效,对全区工业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全区石油开采和石油加工业均呈疲弱态势。全年石油工业增加值仅增长0.8%,对工业经济支撑作用明显不足。全年全区原油加工量下降8.5%,天然气产量下降1.5%。二是传统重点行业回落态势明显。纵观全年走势,钢铁、建材、化工一直处于负增长区域;有色、电力、农副食品一直呈持续回落态势,装备制造在下半年后加入到持续回落行业中。从产品产量看,铁矿石原矿产量下降37.6%,钢材下降39.3%,铁矿石下降21.1%,水泥下降15.9%,乙烯下降151%。三是新兴产业虽然增长较快,但体量小,无法弥补传统优势产业下滑形成的缺口。新型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虽然增长较快,但普遍存在产业规模小,带动作用不明显的问题。
从投资来看,工业和房地产投资持续乏力,重点项目计划投资减少,对全区投资增速影响较大。一是石油、钢铁、有色等传统工业投资下行趋势明显。全年全区工业投资5060.53亿元,比上年增长6.3%,增速回落13.7个百分点,仅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1.7%,采矿业投资下降12.3%。在31个制造业行业中,有18个行业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二是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化也面临诸多调整。房地产投资增速从6月开始逐月回落,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98.88亿元,下降1.6%,增速为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消费市场来看,传统消费业态增长乏力,新兴业态消费未抢得先机。一方面传统消费业态动力持续减弱,实体销售企业经营困难,加之不断上涨的房租和人工成本,企业利润率不断下滑。另一方面新疆在新兴业态消费上未抢得先机。在近年异军突起的网购消费市场中,新疆由于起步晚、上规模的企业较少,与沿海发达省份存在较大差距,市场份额流失严重,对区内传统零售企业销售影响日益加大。全年网上购物分流同期全区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2.8%,全口径消费品零售总额10.9%,影响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4.8个百分点,全口径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8个百分点。
二、需求收缩,工业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是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在产能过剩依然突出,市场压力倒逼的情况下,经济下行对实体经济的传导作用较为明显,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短期内难以化解。
一是市场需求疲软的态势明显。2015年以来,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一直在0.6%以下徘徊,位居全国31省市的末位。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自2012年5月开始至今,已连续44个月持续下降,且降幅逐步扩大。全年全区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降幅比全国大12.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降幅比全国大9.6个百分点。其中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很大,石油加工、煤炭开采、有色金属、钢铁冶炼等行业产品价格下滑尤为明显,对全区工业经济冲击较大。同时房地产市场的下滑,抑制制造业乃至工业生产的扩张,经济紧缩的潜在风险不断加大。
二是工业企业效益持续下滑,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从2014年2月起,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连续23个月下降,亏损企业亏损额持续增加。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1.6亿元,比上年下降5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0.76元,增长2.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4.25%,减少3.3个百分点。全年亏损企业854家,增加156家,亏损面34.2%。亏损企业亏损额317.9亿元,增长39.8%。
三、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是影响经济持续增长的隐患。
从世界经济来看,美、欧、日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走势分化。2014年,欧元区和欧盟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0.9%和1.4%,日本下降0.1%。金砖国家经济增长低迷,新兴经济体困难较大,因此这种全球低迷的经济态势导致全球经济总需求萎缩。从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来看,2015年12月为49.7%,仍低于50%临界值,处于2015年以来低位,表明全国制造业乃至工业的减速调整将持续更长时间,也给全区经济持续复苏带来压力。从全区来看,2015年以来,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放缓,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客货运周转量、财政收入、工业品价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处于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点。从用电量、货运量、新增贷款量等体现经济活跃程度的先行指标来看,经济下行态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全年全区工业用电量增速比上年有所回落;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回落7个百分点。货运量持续下降,地方财政收入持续负增长。表明当前经济增长乏力,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四、财政增收难度加大,刚性支出需求较大,是影响民生持续改善的瓶颈。
受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不景气以及税收政策影响,全区财政持续增收的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的矛盾凸显。
一是受原油价格持续走低的影响,自治区主体税种增值税、资源税等涉油税收持续负增长。二是工业经济对税收的贡献不足。当前,全区工业经济进入转型的关键期,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转换矛盾凸显,工业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从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全年全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3.9%,比上半年回落24.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8.3个百分点,呈逐季走低态势,工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三是用于民生的刚性支出持续增加。城乡社区事务、教育、卫生、医疗等支出高速增长。四是2015年结构性减税、清费力度不断加大,资源类大宗商品量价齐跌等因素影响,后期财政增收形势不容乐观。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2015年,新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24.8亿元,比上年增长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工业化逐步向中高端迈进,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00.1亿元,比上年增长5.2%。石油加工、煤炭开采、钢铁冶炼等重点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非石油工业比重超过60%,彻底扭转了石油工业“一业独大”格局。有色工业、装备制造业、纺织工业生产形势喜人。现代化煤矿建设取得成效,电力装机和发电量分别增加3.5倍和3.1倍。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云计算产业以及“数字城市”“两化”融合试验区、软件园加快发展。中小微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3564.99亿元,增长6.9%。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全年粮食总产1521.26万吨,比上年增长7.5%,实现“八连增”;棉花产业优势继续巩固,种植面积227.31万公顷,产量429.8万吨;特色林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果品总产量1708.14万吨,增长11.8%;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肉类、牛奶产量分别为128.96万吨、155.77万吨,分别增长1.8%、5.6%。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1.33万公顷。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市场开拓取得新成效。全区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1729亿元,增长9.2%。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559.09亿元,增长5.8%。
服务业平稳较快增长。信息、金融、电商等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商贸物流业迅猛发展,旅游、住宿餐饮等服务业态支撑有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增加到9家,居全国前列。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0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5.96亿元,增长7%。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1.1%。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200.72亿元,增长12.7%。
重点项目建设
2015年,新疆坚持把投资作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最有效动力,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强督办协调推进,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稽查工作力度,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264.9亿元,比上年增加22.47亿元;首次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97.6亿元,有效解决了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地方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成功发行企业债券11支,融资总规模84.9亿元,促进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小微企业发展。一批关系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10729.32亿元,增长10.1%。
重大水利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建设成效显著,阿尔塔什、卡拉贝利水利枢纽工程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开工建设11座中型水库,将新增库容4.4亿立方米。叶尔羌河防洪工程中央投资补助标准由原来的60%提高至70%。地方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4.67万公顷。
重大能源项目取得突破。塔城白杨河、托克逊黑山等矿区总体规划和哈密大南湖一号矿井获得国家批复。“疆电外送”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528万千瓦火电电源项目全部投产。准东—华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已获国家核准,配套1320万千瓦电源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准东新能源基地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复,实现配套外送风电建设规模520万千瓦、光电建设规模250万千瓦。乌北—五彩湾、凤凰—西山—东郊、库车—阿克苏、巴楚—喀什等4条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伊犁—库车、乌北—准北、五彩湾—岌岌湖—三塘湖等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新能源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分别达1300万千瓦、550万千瓦,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二位。“新粤浙”煤制气管道获得国家核准批复。
重大交通项目进展顺利。铁路:哈密—额济纳铁路开通运营,新增一条出疆铁路大通道;乌鲁木齐高铁新客站具备运营条件;乌鲁木齐集装箱中心站、阿勒泰—富蕴—准东铁路、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工程开工建设。公路:乌鲁木齐绕城高速(东线)主线试通行,喀什—疏勒高速公路、吐鲁番—小草湖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民航:富蕴机场、石河子花园机场正式通航,若羌机场、莎车机场实现开工建设。年末铁路营运里程6585.63千米,公路总里程17.83万千米(高速公路4316千米),民用机场18个。
新疆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
2015年,新疆各项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有升有降。新疆生产总值总量居全国第26位,位次比上年后移1位。第一产业增加值居全国第21位,后移2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居全国第26位,后移1位。工业增加值居全国第26位,后移1位;建筑业增加值居全国第20位,前移1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居全国第26位,持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居全国第24位,前移1位;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居全国第26位,持平。新疆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居全国第8位,后移4位。新疆生产总值构成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占16.7%,居全国第3位,持平;第二产业占38.6%,居全国第25位,后移1位。工业和建筑业分别占29.4%和10.3%,居全国第24位和第7位,后移1位和前移1位;第三产业占44.7%,居全国第17位,前移3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批发零售饮业分别占5.7%和5.6%,居全国第8位和30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前移1位,批发零售贸易业后移1位。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总量居全国第19位,位次比上年后移1位。增长速度为6.3%,居全国第2位,后移1位。其中农业产值居第13位,后移1位;林业产值居第25位,持平;牧业产值居第19位,后移2位;渔业产值居第25位,持平。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居全国第16位,持平;棉花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棉花的总产、单产、人均占有量仍保持全国第1位;油料居全国第17位,前移2位;糖料居全国第1位,持平;水果居全国第10位,前移3位;肉类居全国第20位,前移1位;其中猪肉居全国第25位,持平;牛肉居全国第7位,前移1位;羊肉居全国第2位,持平。奶类居全国第7位,持平。
工业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中,原油居全国第4位,位次与上年持平;发电量居全国第10位,前移2位;钢居全国第23位,后移3位;生铁居全国第22位,后移7位;成品钢材居全国第23位,后移2位;水泥居全国第21位,后移1位;布居全国第19位,持平;化肥(折纯量)居全国第9位,持平。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中,利润总额居全国第21位,前移2位。
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居全国第22位,位次比上年前移1位。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居全国第25位,前移2位;商品房销售额居全国第25位,持平;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面积11465.44万平方米,居全国第25位,持平;竣工面积1608.58万平方米,居全国第25位,后移4位;销售面积1825.18万平方米,居全国第22位,持平。
建筑业总产值居全国第22位,位次比上年前移1位。房屋施工面积12233.25万平方米,居全国第24位,后移4位;竣工面积5247.18万平方米,居全国第21位,持平。
交通运输全年各种交通工具完成货物周转量居全国第22位,位次与上年持平。其中铁路居全国第14位,后移2位;公路居全国第18位,持平。全年旅客周转量居全国第20位,后移1位。其中铁路居全国第20位,后移1位;公路居全国第19位,持平。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第27位,位次与上年持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1位,后移21位。
对外贸易和旅游全年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22位,位次比上年后移1位。其中出口总额居全国第16位,前移2位;进口总额居全国第27位,后移1位。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28位,后移1位。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居全国第28位,持平;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额居全国第26位,前移1位。
人口全区年底总人口2359.73万人,居全国第25位,位次与上年持平。
人民生活全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第20位,位次比上年前移6位。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居全国第13位,前移1位。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第24位,后移1位。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居全国第25位,后移3位。
注:数据来源于《2015中国统计年鉴》。
经贸合作水平提升
2015年,新疆实施境外投资项目11项,中方投资额11.02亿美元,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输变电、新能源等一批境外项目建设取得成效。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96.78亿美元。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全面启动
一、政策规划体系基本建立。2015年,新疆制定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实施意见、行动计划、指导意见和2015年工作要点。核心区五大中心、十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全面开展中(国)蒙(古)俄(罗斯)经济走廊、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建设的前期工作。
二、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初具规模。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喀什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家批复。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开展整车进口业务。全年开行新疆西行国际货运班列80列,实现多点多线、常态化运营。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争取国家设立乌鲁木齐自由贸易试验区,编制《关于新疆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见》和《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初步明确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目标定位和区域布局。
三、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争取国家特殊支持政策,出台《新疆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跨境人民币借款业务试点管理暂行办法》,允许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企业从境外借入人民币资金,用于开发区企业生产经营、区内项目建设及非居民之间跨境交易。2015年,新疆跨境人民币结算量397亿元,比上年增长7%,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支总额的34%,提高14个百分点。
四、促进经贸人文交流。举办中国新疆—格鲁吉亚丝绸之路国际论坛、第四届格鲁吉亚中国新疆出口商品展洽会、首届俄罗斯中国新疆出口商品(投资)展洽会等境外交流活动。举办首届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2015年中巴经济走廊论坛、第三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发展论坛等境内国际论坛。举办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等文化交流活动。推进对外科技、教育、卫生等合作交流。
保障改善民生
2015年,新疆继续推进实施第六个“民生建设年”活动,25类100项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如期完成。开工建设安居富民工程、城镇各类保障性住房分别达30.5万户、27.44万套。国有农牧场危房改造2.4万户。建成农村教师周转宿舍1.1万套。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保障了60.34万农村居民和5.2万农村师生饮水安全。新建、续建、改建农村公路8654.8千米,改善了26个乡镇、496个建制村通行条件,受益农牧民108万人。落实纺织服装产业、民族手工业、“短平快”项目等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50万人次。以南疆四地州、边境地区、特困山区为主战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等一系列重点民生工程,全年实施整村推进300个贫困村,减少贫困人口38万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5.08元,比上年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74.66元,增长13.2%。
(撰稿人:陈忠)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