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国际重要都市。上海因吴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得名。别名“沪”,四、五世纪的晋朝时期,当地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吴淞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后改为“沪”。又名“申”,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市树是法国梧桐,市花是白玉兰。

    一、基本情况

    境域上海地处东经120度51分至122度12分,北纬30度40分至31度53分,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面积6340.5平方公里。

    沿革今上海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属吴越之地,后历有变化。唐后至1958年,今上海地区大致分属3个行政区。一为吴淞江以南地区。唐天宝十载(751年),置华亭县,出现上海地区第一个独立县级行政建置。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华亭府,次年改为松江府,至清代辖有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等7县和川沙厅。二为吴淞江以北地区。南宋嘉定十年(1218年)十二月初九设嘉定县,后又析出宝山县。三为长江口岛屿地区。唐武德年间长江口出露沙洲,元至元十四年置崇明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崇明县。上海县为上海市母体,南宋景定末年至咸淳初为上海镇,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立县。1927年设为上海特别市,1930年改称上海市。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全市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1958年,江苏省上海、松江等10县划属上海市,基本奠定今上海市区域,全市辖有10个市区和10个郊县。1992年9月,设立浦东新区。2016年底,上海市辖有浦东新区、黄浦、徐汇、长宁、静安、普陀、虹口、杨浦、闵行、宝山、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奉贤、崇明16个区。自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至1943年,上海地区存在公共租界、法租界,行政和司法、经济活动自成一体。

    地貌上海位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平均高度为海拔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趋势由东向西低微倾斜。以西部淀山湖一带的淀泖洼地为最低,海拔2~3米;在泗泾、亭林、金卫一线以东的黄浦江两岸地区,为碟缘高地,海拔4米左右;浦东钦公塘以东地区为滨海平原,海拔4~5米。西部有天马山、佘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98.2米。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佘山等基岩岛,大金山海拔103.4米,为上海境内最高点。大陆岸线长约211公里。在北面的长江入海处,有崇明、长兴、横沙、九段沙等岛屿。崇明岛为中国第三大岛,由长江挟带下来的泥沙冲积而成。

    水文上海境内江、河、湖、塘相间,水网交织,各类河流约2.66万条(段),总长度约2.53万公里(不含长江),河网密度约每平方公里4公里,河流和湖泊总面积约620平方公里,河(湖)水面率约9.8%。主要水域和河道有长江口,黄浦江及其支流大泖港、园泄泾、斜塘和太浦河、拦路港,以及吴淞江(苏州河)、蕰藻浜、川杨河、淀浦河、大治河、金汇港、油墩港等。其中,黄浦江干流全长80余公里,河宽300~700米,其上游在松江区米市渡处承接太湖、阳澄淀泖地区和杭嘉湖平原来水,贯穿上海至吴淞口汇入长江口;吴淞江(又名苏州河)发源于太湖瓜泾口,在市区外白渡桥附近汇入黄浦江,全长约125公里,上海境内约54公里,为黄浦江主要支流。上海的湖泊集中在与江苏、浙江交界的西部洼地,最大的湖泊为淀山湖,面积约62平方公里,属上海市部分47.5平方公里。

    气候上海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15年,全市平均气温16.9℃,日照1493.8小时,无霜期269天,降水量1692毫米。全年7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4月至9月的汛期。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有台风、东风扰动、温带气旋、梅雨、寒潮。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静止锋稳定在长江下游及上海附近时,形成多雨闷热潮湿的梅雨天气。城市气候特征明显,有热岛、干岛和湿岛、混浊岛、雨岛等现象。

    土壤上海土壤资源总面积38.28万公顷,耕地资源总面积34.52万公顷。地带性土壤为西南部零散山丘上残积弱富铝化母质发育的黄棕壤,湖沼平原、滨海平原由不同母质发育成隐域性土壤水稻土、灰潮土,三角洲平原、滩涂发育有滨海盐土。

    生物上海自然植被稀少,类型也较单一,草本植被面广,群落结构简单,组成种类单纯。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松江佘山等低山残丘、大金山、小金山岛。滨海盐生植被分布于沿江、沿海大堤内外两侧含盐量较高地区。沼生植被分布于宝山、崇明、浦东及杭州湾北岸滩涂,淀山湖周围泖淀沿岸。在湖泊、河流、池塘、稻田及长江口、杭州湾近岸等大面积水域广布水生植被。约有500种乡土植物,外来植物350种。动物区划属东洋界中印亚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是东洋界和古北界成分相互混杂的过渡地带。哺乳动物约40种,爬行动物约32种,两栖动物有13种。鱼类约203种,鸟类有424种。

    人口上海人口总量呈集聚和不断扩大趋势。1949年户籍人口为520万,2015年常住人口2415.2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442.97万人,男性716.37万人、女性726.60万人,性别比为0.99∶1。户籍户数536.76万户,平均每户人口2.69人。户籍人口出生数10.59万人,出生率7.35‰;死亡人数12.42万人,死亡率8.62‰;人口自然增长率–1.27‰;机械增长6.29万人,机械增长率4.36‰。户籍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76人,常住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809人。户籍人口期望寿命82.75岁,其中男性80.47岁、女性85.09岁。

    民族、宗教上海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成分。2015年,实有少数民族人口总数42.3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回族,有11.56万人。上海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2015年,信教人数114.48万人,其中佛教46.4万人,道教19.3万人,伊斯兰教12.7万人(以回族等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上海市实有少数民族人数为依据),天主教14.19万人,基督教21.89万人。有宗教教职人员1647人,其中佛教1029人、道教148人、伊斯兰教19人、天主教152人、基督教299人。五大宗教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441处。到各宗教活动场所参加宗教活动者1891.33万人次。

    方言上海地区通行、使用的本地方言属现代吴方言太湖片,是古代吴语的继承和发展。上海市方言,依古调类在今方言里的情况可分为崇明、练塘、松江、嘉宝、市区5个方言区。历史上上海市中心区人口来源和居民构成复杂,除通行上海话外,还使用其他方言,如宁波话、绍兴话、苏州话、无锡话、苏北话、广东话等,影响至今。近年安徽、河南等省来沪者渐增,带来各地方言。

    风俗上海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在许多方面在全国开风气之先,较早接受西方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20世纪30年代,在知识阶层中就已认同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由于职业女性较多,男女平等,夫妇共同管理家务在上海相当普遍;大多数上海人只要有条件,婚后多选择与父母分居,喜欢过独立的小家庭生活,老年夫妇也更喜欢过独立生活;上海人大多不特别重视传统的家庭血缘关系,宗族、家族观念不强,亲戚间交往不频繁,交往更多倾向女系亲属。

    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异于其他城镇,追逐时尚和新奇。一般家庭日常用餐,多沿袭原籍习惯,尤多江浙习惯。餐饮业集全国大成,各帮菜肴都有顾客,西餐也为众多人接受。喝咖啡、吃大餐(西餐)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时尚,50年代后沉寂,80年代又重新在青年中流行。民国时期,西装、长衫、旗袍、西裙、皮鞋、布鞋等均同样为市民日常用服饰。1949年后,逐渐和全国趋同,但仍求变化、求个性,讲究服装搭配、个人服饰齐整。80年代前,流行服饰变换间隔为10年左右,90年代起缩短为一二年。近年来,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西方的网球、乒乓、足球、篮球等运动最早在上海出现,溜旱冰、打台球、打桥牌、参加舞会、旅游又为商界、学界的重要消闲方式。民间娱乐、休闲活动时常会出现风行一时的热点。婚丧喜庆等风俗习惯在传承的基础上时时发生变化。文明结婚、旅行结婚首先在上海出现;丧事酒席“豆腐饭”成为招待亲友的宴席;过生日切蛋糕,送生日卡最早在上海流行。

    近代上海五方杂处,中西交汇,中国传统节日之外,西方节俗也有渗入,如“外国新年”元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国庆节、五一节等国家假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更多西方节日为市民接受。21世纪初,互联网普及促进电子商务,催生新型节日如光棍节等。

    二、基础环境

    环境2015年,上海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为258天,优良率为70.7%,PM2.5年均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17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平均区域降尘量为4.9吨/平方公里•月,道路降尘量为9.2吨/平方公里•月。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到Ⅲ类的占14.7%,Ⅳ类和Ⅴ类占28.9%,其余为劣Ⅴ类。

    绿化2015年,上海新建绿地面积119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515公顷。▲总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5%,森林覆盖率15%。有延安中路绿地、太平桥绿地、黄兴公园、大宁绿地、徐家汇公园、延虹绿地、世博林绿地、滨江森林公园、广中绿地、蝴蝶湾绿地、大连路绿地、南园滨江绿地、辰山植物园、宝山炮台湾湿地公园等开放式生态景观绿地。

    城市基础设施上海建有大桥、隧道、高架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火车站、国际机场、深水港口等标志性重大城市建设工程。

    2005年底建成通车的东海大桥是中国首座长距离跨海大桥,2009年建成通车的长江隧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还相继建成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奉浦大桥、徐浦大桥、卢浦大桥、松浦大桥、松浦二桥、松浦三桥、闵浦大桥、闵浦二桥10座大桥,以及外环越江隧道、翔殷路隧道、大连路隧道、延安东路隧道、复兴东路隧道、打浦路隧道、上中路隧道、新建路隧道、人民路隧道、龙耀路隧道、西藏南路隧道、军工路隧道12条越江隧道。

    2015年,上海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825公里。已通车的国家高速公路有京沪高速G2(北京至上海)、沈海高速G15(沈阳至海口)、沪陕高速G40(上海至西安)、沪蓉高速G42(上海至成都)、沪渝高速G50(上海至重庆)、沪昆高速G60(上海至昆明)、上海绕城高速G1501。省级高速公路有迎宾高速S1(上海市区至浦东机场)、沪芦高速S2(上海市区至芦潮港)、沪金高速S4(上海市区至金山)、新卫高速S19(新农至金山卫)、沪常高速S26(上海至常州)、申嘉湖高速S32(上海经嘉兴至湖州)、亭枫高速S36(亭林至枫泾)等。

    2015年,上海有轨道交通线路15条,运营里程从2002年的63公里增加到617.53公里。2002年12月开始运营的上海磁浮列车示范线是世界上第一条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的高速磁浮铁路。

    上海有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3座大型铁路客运车站和浦东、虹桥2座国际机场。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开创高铁与机场融合模式,是世界知名大规模综合交通枢纽。

    上海有外高桥、吴淞码头和洋山深水港等主要港口。

    2015年,上海有固定电话用户数达797.3万户,其中住宅电话461.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3259.9万户,其中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和4G用户总数2211.3万户。光纤到户覆盖总量达910万户,实际使用用户达到454.9万户,家庭宽带平均接入带宽达30M,城市公共区域WLAN接入热点累计14.2万个,各类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机架总量6万个,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用户177万户。

    三、经济中心

    物产丰富,以港兴市,明清时期上海经济趋向繁荣。至19世纪40年代,上海道以及江南海关衙门设于上海县城,上海地区政治、经济中心从松江府城移至上海县城,已成“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1843年11月上海开埠,步入近代城市化道路,迅速崛起为全国经济中心。1933年,工厂数、资本额分别占全国12个大城市的36%、60%,工厂生产净值占全国总值的66%。1931年,外商对上海的投资额达11.1亿美元,占外商在华投资总额的34%。1936年,上海外贸约占全国外贸总额增至55%。19世纪20年代后,国家金融机构四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两局(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一库(中央合作金库)均设在上海。1935年,有商业银行总行58家,占全国35%。1936年在沪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的营业资力占全国近一半。

    1949年后,上海从一个多功能经济中心转向面向全国的工业基地。上海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在全国均占高比例。1952年—1978年,生产总值从35.86亿元增长到272.8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421元增加到2484元。

    1978年后,上海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后经济率先全面腾飞。按常住人口和当年汇率折算的上海人均生产总值,2004年达到5000美元,2009年超过10000美元,2015年为16560美元。

    2015年,上海生产总值2.5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35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31.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19.5亿元。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逐渐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8%,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0.4∶31.8∶67.8。实现工业增加值7109.94亿元,农业增加值109.78亿元,金融业增加值4052.23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374.51亿元。

    2015年,上海完成商品销售总额9.34万亿元,其中批发销售额8.44万亿元。有各类金融单位1430家,其中经营性外资金融单位230家,金融市场交易总额1462.7万亿元。上海港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3653.7万国际标准箱,居世界第一,国际中转占比6.9%。浦东、虹桥两大机场货物运输量370.9万吨,旅客吞吐量9918.9万人次,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进出港旅客3275.02万人次。上海关区监管进出口货物总值8187.9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超过20%,服务贸易进出口额1966.7亿美元。

    2013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

    四、文化都会

    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5年,上海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8处,区(县)文物保护单位402处,区(县)登记不可移动文物838处。

    上海是全国文化中心。历史上,中国最早的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第一个国家科学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均设在上海或在上海诞生。1925年,上海有中文书籍的出版机构书局、书庄、书社121家,外文书籍的出版机构12家,印刷所112家,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出版的书籍畅销全国。中国油画、漫画、话剧等均滥觞于上海,同时发展海派京剧,培育越剧、沪剧、滑稽戏等地方戏剧和曲艺。电影业、报刊业等在全国举足轻重。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建成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大剧院、上海文化广场、上海书城、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东方绿舟上海体育场、上海国际赛车场、上海虹口足球场、旗忠网球中心、东方体育中心等大型文化体育场所。

    2015年,上海有市、区(县)级文化馆、群众艺术馆25个,艺术表演团体233个,公共图书馆25个,档案馆44个,博物馆100个。图书馆书刊文献外借人次1922.34万人次。广播节目21套,播出时间13.6万小时。公共电视节目25套,播出时间17.84万小时。电影放映场次190.15万场,电影观众6809.77万人次。艺术表演场次28730场,艺术表演观众863万人次。出版报纸98种、10.8亿份,各类期刊1.27亿册,图书3.53亿册。普通高等院校67所,在校学生51.16万人。48家机构培养研究生,在校研究生13.82万人。外国留学生2.92万人。普通小学764所,普通中等学校875所,其中普通中学790所,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9%以上。

    五、魅力之城

    上海是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1949年,本地籍居民仅占全市总人口15%,国内移民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等18个省区,国际移民来自英、法、美、日、德、俄等近40个国家,最多时超过15万人。20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之后,再次涌现移民潮,2010年10月31日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000人,占39.00%,安徽、江苏、河南、四川、浙江省居来源地前五位。在沪常住境外人员为20.83万人,其中外籍人员为14.32万人,居全国第一位,港澳台居民为6.51万人,居全国第二位。2015年,全市在沪外国常住人口178335人,日本、美国、韩国、法国、德国居来源国前五位。上海的包容性,使得各国移民各得其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又成就了独特的上海城市品格。

    2015年,在上海投资的国家或地区165个,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35家,投资性公司312家,外资研发中心396家。举办各类展览项目851个,其中国际展览会项目292个。接待国内游客数2.7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数800万人次,上海港接待邮轮靠泊341艘次,其中以上海为母港的邮轮317艘次,邮轮旅客吞吐量164.26万人次。落户上海的国际体育赛事有世界一级方程式(F1)锦标赛中国大奖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国际自行车联盟女子公路世界杯赛(上海崇明站)暨环崇明岛女子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世界高尔夫球锦标赛—汇丰冠军赛、世界女子水球联赛总决赛等。至2015年,上海市与55个国家的80个市(省、州、大区、道、府、县或区)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或友好交流关系。

    2015年,上海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45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4家,占全国的11%;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8家,国家工程实验室11家;孵化器211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小巨人培育企业1427家,高新技术企业6071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253家。

    2015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67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62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5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5平方米,折合人均住房居住面积18.1平方米。居民住宅成套率96.8%。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4.8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493.8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89.77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77.32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62.87万人。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从2003年的每人每月570元提高到2015年的20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18元。

    2015年,上海医疗卫生机构5016所,其中医院338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480所。卫生技术人员17.02万人,其中执业医生6.31万人。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12.28万张。

    2016年6月16日开幕的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位于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内,是中国大陆首个、亚洲第三个、全球第六个迪士尼度假区。

    上海是太平洋西岸的明珠,与江苏、安徽、浙江部分地区构成的长三角城市群具有世界级城市群规模,正以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为目标,向世界城市迈进。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2010)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为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有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参展,参观人数达7308.44万人次,创世博会历史新纪录。2013年12月6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通过《上海宣言》的倡议,决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这是中国首次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国际日。首个“世界城市日”活动全球启动仪式于2014年10月31日在上海举行,主题为“城市转型与发展”。

    附:上海历史大事记

    约6000年前形成海岸沙冈冈身。冈身从嘉定区外冈,经青浦区徐泾,闵行区诸翟、俞塘,至奉贤区江海、柘林。冈身以西地区已经成陆。

    约5000年前青浦区崧泽、福泉山、寺前村和金山坟,松江区汤庙村、平原村、姚家圈和广富林等地,出现石器、玉器、陶器等。

    春秋时期上海地区属吴国。吴王阖闾筑南武城(故址在闵行区纪王镇西南坞城巷村),为上海地区最早见之于典籍(《汉书•地理志》)的地名。出现铁器。

    战国时期上海地区先后属越国、楚国。

    秦,公元前221年金山区东南甸山一带设有海盐县城,为上海地区首个县治。

    东汉,219年孙权封陆逊为华亭侯,始见“华亭”之名。

    东晋,326年吴国内史虞谭率兵修沪渎垒(约在青浦区青龙镇附近)。

    隋,581~600年华亭设镇将以御守。

    唐,618~626年长江口涨露东沙、西沙。五代初(约907年)在西沙建崇明镇,始有崇明名。

    唐,751年设华亭县,属吴郡,县治松江老城,为上海地区第一个独立的行政建置。

    北宋,1077年秀州设17处酒务,其中华亭县有华亭、上海、青龙、赵屯、大盈、泖口等务,初见“上海”地名。

    南宋,1193年华亭知县杨潜修《云间志》,为上海地区现存最早的地方志。

    元,1277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在上海镇设市舶司。

    元,1291年8月19日设上海县,次年以华亭县东北境五乡为县境,县治设于上海镇。

    元,元贞年间(1295~1297年)黄道婆从崖州(今海南省崖县)归故里上海县,带回棉纺织技术。

    元,1334年下砂盐场司令陈椿作《熬波图咏》,有制盐场景47图附诗。

    元,1355年木棉(棉花)始作上海县夏税征收项目。

    明,1403~1404年户部尚书夏原吉浚范家浜引大黄浦入海,吴淞江成为黄浦江支流,上海海道始由长江口航道和黄浦江航道组成。

    明,1553年筑上海县城防范倭寇,城墙周长4500米。

    明,1606年上海县人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

    清,1685年于华亭县漴阙(奉贤区境内)设江海关。1687年移驻上海县城。

    清,1730年分巡苏松兵备道道署从苏州府移驻上海县。

    清,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签订,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清,1843年11月17日上海道台宫慕久宣布上海辟为商埠。

    清,1843年12月28日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麦都思(WatterHenryMedhurst)将印刷所迁至上海,名墨海书馆(LondonMissionarySocietyPress),为上海首家近代企业和编译出版机构。

    清,1843年12月31日英国领事馆登记在册的在沪英商及传教士共25人。

    清,1844年7月3日《中美望厦条约》签订,美国人可在上海等地居住贸易。

    清,1844年10月24日《中法黄埔条约》签订,法国人可在上海居住贸易。

    清,1845年11月29日《上海土地章程》签订,辟设英租界。

    清,1846年9月24日筑界路(河南中路),为上海第一条马路。

    清,1853年9月7日上海小刀会占领上海县城,难民逃入租界,开始华洋杂居。

    清,1863年3月28日外国语言文字学馆(上海同文馆)成立,为上海第一所外语学校。

    清,1864年丁韪良翻译《万国公法》,最早将西方的“民主”概念引入中国。

    清,1865年9月20日江南制造总局成立,为中国最大的兵工厂。

    清,1871年12月19日上海设出洋后路总局,专收幼童赴美学习。次年8月11日,中国首批30名留美幼童由沪赴美。

    清,1874年3月5日格致书院筹建,为中国第一所中外合办的科技学校。

    清,1877年7月3日淞沪铁路通车,为外国人在华建造和经营的第一条铁路。

    清,1879年9月1日圣约翰书院成立,1905年升为圣约翰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会大学。

    清末海上画派形成。

    清,1897年南洋公学编印《蒙学课本》,为中国第一种小学教科书。

    清,1900年6月26日上海地方政府与各国驻沪领事在上海议定《东南保护约款》与《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维护一方平安。

    1911年11月4日上海光复,6日成立沪军都督府(上海军政府)。

    1911年11月5日中国社会党成立,为上海第一个政党。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自上海抵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7月拆上海县城填护城河工程动工,至1914年6月竣工。

    1914年8月6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奉北洋政府令,上海地方政府奉令宣布上海中立。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月刊在上海创刊,次年改名《新青年》,提倡民主、科学和新文化运动。1920年成为上海共产党发起组机关刊物。

    1919年5—6月上海开始罢工、罢课、罢市,声援北京学生运动。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5年5月30日上海各校学生在公共租界进行反帝宣传,酿成五卅惨案。

    1926年10月9日上海万国运动会在中华体育场开幕。

    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别市市政府成立。

    1930年10月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成立。

    1932年1月28日驻沪军队抗击日军,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淞沪战役爆发。11月12日,日军占领南市,上海的租界成为“孤岛”。

    1938年7月首批犹太人(奥地利籍)20人自欧洲乘轮抵沪避难。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租界。

    1943年1月11日中、美、英签约交还上海公共租界等。2月23日,法国维希政府声明放弃在华租界。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上海市政当局接收租界。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

    1953年11月~1954年1月全市第一次普选,民主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6年1月21日上海各界集会游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1958年1月17日上海、嘉定、宝山三县从江苏省划归上海市。11月21日,川沙、青浦、南汇、松江、奉贤、金山、崇明七县从江苏省划归上海市。

    1966年6月10日中共上海市委根据中共中央5月16日发出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要求,举行万人大会,动员“文化大革命”。

    1972年2月28日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发表。

    1977年12月11、12日全国高校恢复统一文化考试招生制度,上海考生11.1万名。

    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上海被列入进一步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6年12月8日上海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加快上海浦东开发。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作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的重大决策。

    1992年12月15~20日中共上海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确定上海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稳定提高第三产业。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2010)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为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

    2013年8月22日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

    2016年6月16日中国内地首座迪士尼主题乐园——上海迪士尼乐园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开园。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