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起东经126°04′,西至东经97°12′,横跨经度28°52′。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是中国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自治区首府位于呼和浩特市。
【地质地貌】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除东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由呼伦贝尔高平原、锡林郭勒高平原、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等高平原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556米。高原四周分布着大兴安岭、阴山(狼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灰腾梁)、贺兰山等山脉,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内蒙古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等沙漠,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在大兴安岭的东麓、阴山脚下和黄河岸边,有嫩江西岸平原、西辽河平原、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黄河南岸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是内蒙古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在山地向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带,分布着黄土丘陵和石质丘陵,其间杂有低山、谷地和盆地分布,水土流失较严重。全区高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53.4%,山地占20.9%,丘陵占16.4%,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面积占0.8%。
【气侯】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内蒙古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且很少;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降雪也少。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年平均气温为0℃~8℃,气温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为12℃~16℃。年总降水量50毫米~450毫米,东北降水多,向西部递减。蒸发量大部分地区都高于1200毫米,大兴安岭山地年蒸发量少于1200毫米,巴彦淖尔高原地区达3200毫米以上。内蒙古日照充足,光能资源非常丰富,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700小时。全年大风日数平均在10~40天,70%发生在春季。沙暴日数大部分地区为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达20天以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呼鲁赤古特大风日,年均108天。
二、自然资源
【草原】
草原是内蒙古的最大特色和优势资源,是中国最大的草原牧区。全区草原总面积13.2亿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10.2亿亩,自东北向西南划分为温性草甸草原、温性典型草原、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五大类地带性草原,非地带性草原主要有低平地草甸、山地草甸和沼泽类。内蒙古大草原也是目前世界上草原类型最多,保持最完整的草原之一。全国11片重点牧区草原中,内蒙古占5片:有驰名中外的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内蒙古草原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生植物2000余种,其中饲用植物793种。
【森林】
内蒙古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全国森林资源大区、荒漠化大区、生态建设大区。森林资源从东到西分布有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11片次生林区(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宝格达山、迪彦庙、罕山、克什克腾、茅荆坝、大青山、蛮汉山、乌拉山、贺兰山、额济纳),以及长期建设形成的人工林区。据2013年全区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区林地面积6.6亿亩,森林面积3.73亿亩,均居全国第一位;人工林面积7971万亩;森林覆盖率21.03%,活立木总蓄积量14.8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45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5位。内蒙古森林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原始森林占全区林地面积的50%。全区树木种类繁多,乔灌树种达350多种,盛产兴安落叶松、白桦、黑桦、色木等优质木材,云杉、油松、柞木、山杨树等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科研价值。
【耕地】
内蒙古地域广大。全区现有耕地1.08亿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687.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43.8%。全区人均占有耕地4.3亩,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3倍,居全国第1位。农耕地集中分布在嫩江平原、西辽河平原、河套平原和土默特平原,这些平原地区水热条件好,土层深厚,灌溉条件优越,土地生产潜力较大,是内蒙古主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目前内蒙古每年向国家提供200亿斤以上商品粮,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6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
【矿产能源】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发现新矿物最多的省区。内蒙古资源储量丰富,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自1958年以来,中国获得国际上承认的新矿物有50余种,其中10种发现于内蒙古,包括钡铁钛石、包头矿、黄河矿、索伦石、汞铅矿、兴安石、大青山矿、锡林郭勒矿、二连石、白云鄂博矿。包头白云鄂博矿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山。截止到2015年底,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的有17种、居全国前3位的有43种、居全国前10位的有85种。稀土查明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全区煤炭累计勘查估算资源总量8518.80亿吨,其中查明的资源储量为4220.80亿吨,预测的资源量为4298.00亿吨。全区煤炭保有资源储量为4110.6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26.24%,居全国第一位;全区金矿保有资源储量Au688.86吨,Ag48817吨;铜、铅、锌3种有色金属保有资源储量5041.18万吨;已探明石油(原油和凝析油)产地有29处,储量超过6亿吨;已探明天然气产地有27处,储量5万亿立方米,鄂尔多斯苏里格气田是我国最大的整装天然气田;风能储量8.98亿千瓦,其中可开发量达1.5亿千瓦,占全国可开发总量的一半;年日照时数2600—3400小时,太阳能年总辐射4599—7884兆焦/平方米,太阳能资源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2位。
【水资源】
内蒙古大小河流千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7条,主要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西辽河四大水系。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较大的湖泊有295个,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达赉湖、达里诺尔和乌梁素海。内蒙古水资源总量为545.9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06.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74.5%;地下水139.35亿立方米,占总量的25.5%。
【野生动植物】
内蒙古自治区分布有各类野生高等植物2781种,植被组成主要有乔木、灌木、半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等基本类群,其中草本植物分布面积最广。按类别分,种子植物2208种,蕨类植物62种,苔藓类植物511种。全区野生脊椎动物众多,总计712种。主要有圆口纲1种、鱼纲100种、哺乳纲138种、鸟纲436种、爬行纲28种、两栖纲9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16种,一级保护动物26种,二级保护动物90种。全区有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128种,有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45种,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脊椎动物99种。
【湿地资源】
全区8公顷以上湖泊、沼泽、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河流总面积9016万亩,占国土面积5.08%,面积居全国第三位。初步建立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主的湿地保护体系。纳入保护体系的湿地面积2214万亩,占全区湿地总面积的24.6%。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和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旅游资源】
截止2016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各级自然保护区18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0个,盟市级自然保护区23个,旗县组自然保护区70个,保护区总面积1268.04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10.72%。
三、历史简况
【区域自治】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
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自治区政府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的选举,根据民族构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自治区主席由蒙古族公民担任,在自治区的各级机关中确保配备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受法律保护,通用蒙、汉两种语言和文字。自治区在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方依法建立了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3个县级自治地方和17个民族乡、1个民族苏木。
【历史文化】
内蒙古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汇融合,形成了举世闻名的红山文化、大窑文化、萨拉乌苏文化、夏家店文化、扎赉诺尔文化。作为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主要活动舞台,文献中有记载的曾在内蒙古地区活动的游牧部族有10多个,其中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匈奴、鲜卑、突厥、乌桓、契丹、女真等。12世纪,蒙古族兴起于额尔古纳河流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之后不断壮大。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建立起全国统一政权元朝。上世纪20年代,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走上了民族自治道路。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现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成立。
【民俗风情】
草原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草原风情独具魅力。烤全羊是蒙古族款待贵宾的传统礼仪,手把肉是蒙古族传统的肉食方法之一,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住房,蒙古袍是蒙古族的传统服装。蒙古族歌舞以长调、呼麦、安代舞和筷子舞而闻名,马头琴是蒙古族钟爱的乐器。那达慕大会是蒙古、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的盛大集会,男子射箭、赛马和摔跤是比赛的固定形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每逢贵客来临、敬神祭祖、婚嫁节庆等重要场合,都要献哈达来表达自己的诚意和美好的祝愿;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祈祷。
【宗教信仰】
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少数民族地区,现有7种宗教:藏传佛教(喇嘛教)、汉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信仰藏传佛教的主要是蒙古族,信仰汉传佛教、天主教的主要是汉族,信仰伊斯兰教的主要是回族,信仰东正教的主要是俄罗斯族。
四、行政区划
内蒙古自治区现设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和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9市3盟及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2个计划单列市,首府呼和浩特市。全区共有103个旗县(市、区),其中52个旗、17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牧区旗市33个,半牧区旗市21个。截至2016年底,全区有771个苏木乡镇、245个街道办事处。
【历史沿革】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召开,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盟,计32个旗、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自治政府驻王爷庙。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1949年9月19日,以国民党高级将领、绥远省代省长董其武为首的19人率部举行起义,其后,成立绥远省人民政府。1954年3月5日,内蒙古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绥远军政委员会、绥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在归绥市(呼和浩特市)联合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从3月6日起,绥远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原绥远省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呼和浩特市。1955年7月30日,将热河省敖汉、翁牛特、喀拉沁旗和赤峰、宁城、乌丹县划归自治区昭乌达盟。1956年4月3日,将甘肃省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蒙古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增设巴彦淖尔盟,以原自治州和自治旗的行政区域为盟的行政区域。1969年7月5日,将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分别划归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将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分别划归宁夏和甘肃,1979年5月30日又重新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人口民族】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生息繁衍之地。在内蒙古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除珞巴族以外的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锡伯、土家、东乡、苗等55个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区常住人口2470.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05.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0%;蒙古族人口442.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7.1%。2016年,全区常住人口2520.1万人。其中:蒙古族458.45万人,满族54.44万人,回族22.06万人,达斡尔族8.5万人,鄂温克族3.19万人,鄂伦春族0.48万人;城镇人口1542.1万人,乡村人口978万人,城镇化率61.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男性人口为1302.5万人,女性人口为1217.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为22.7万人,出生率为9.0‰;死亡人口为14.3万人,死亡率为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
五、经济和社会发展
【综合经济】
初步核算,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3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28.7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9078.9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7925.1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比例为8.8:48.7:42.5。
2016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实现新跨越。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5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7.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26.3亿元,比上年增长6.4%。分旗县看,全区103个旗县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超过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70亿元的旗县3个,超20亿元的旗县18个,超10亿元的旗县38个。全区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达2979.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8%;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增长22.8%。
【农牧业经济】
2016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94.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0%。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8.5万公顷,增长1.0%。粮食总产量达2780.3万吨,比上年下降1.7%;油料产量225.5万吨,增长16.5%;甜菜产量266.8万吨,增长15.9%;蔬菜产量1502.3万吨,增长3.9%;水果(含果用瓜)产量316.3万吨,增长6.6%。
2016年,全区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头数达13597.9万头(只),比上年增长0.1%;牲畜总增头数7847万头(只),总增率达57.8%。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12398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比重91.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258.9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猪肉产量达到72.1万吨,增长1.8%;牛肉产量达到55.6万吨,增长5.1%;羊肉产量达到99.0万吨,增长6.9%。牛奶产量734.1万吨,下降8.6%;禽蛋产量58.0万吨,增长2.8%。
2016年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331万千瓦,比上年同口径增长6.1%;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5%。
【工业经济】
2016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758.2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4%,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0.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7.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3.1%,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增长20.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5.9%;重工业增加值增长7.5%。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2016年,全区原煤产量达84558.9万吨,比上年下降7.0%;焦炭产量2816.7万吨,下降7.4%;天然气产量299.2亿立方米,增长3.2%;发电量达到3949.8亿千瓦小时,增长0.5%,其中,风力发电量464.2亿千瓦小时,增长13.8%;钢材产量2016.8万吨,增长6.3%;铝材产量272.9万吨,增长48.4%。
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797.9亿元,比上年增长7.3%;实现利润1242.1亿元,增长31.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6.4%,产成品库存额585.4亿元,下降9.2%。
【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16年,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4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83.4亿元,增长12.0%。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6807.1亿元,增长26.0%;集体单位投资162.2亿元,增长30.8%;个体投资248.9亿元,增长11.9%;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8251.3亿元,增长4.2%。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776.3亿元,增长11.6%;第二产业投资6495.8亿元,下降1.2%,其中,工业投资6425.6亿元,下降0.4%;第三产业投资8197.4亿元,增长25.1%。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4301.2亿元,增长9.3%;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168.3亿元,增长57.8%。
新开工项目19665个,增长54.9%;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36955.7亿元,增长3.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133.5亿元,增长4.9%。商品房销售面积2527.9万平方米,增长6.7%;商品房销售额1149.1亿元,增长9.2%。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322.5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991个;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296.0万平方米,下降9.7%;竣工房屋面积2538.6万平方米,下降18.1%;房屋建筑竣工率40.3%。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50.0亿元,比上年增长7.5%;实现税金44.7亿元,增长8.2%。
【国内贸易】
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00.8亿元,比上年增长9.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056.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4%,增长9.5%;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44.6亿元,增长12.0%。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烟酒类完成零售额285.1亿元,增长7.4%;汽车类完成零售额514.2亿元,增长13.1%;石油及制品类完成零售额524.6亿元,下降5.8%。
【对外经济】
2016年,海关进出口总额772.8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下降2.1%。其中,出口总额295.3亿元,下降15.7%;进口总额477.5亿元,增长8.7%。从主要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达433.8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56.1%;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达208.3亿元;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32.2亿元。
2016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3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年内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3362家。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0家,比上年减少2家。
【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2016年,内蒙古地区旅客吞吐量达到1799万人次,完成货物运输总量20.0亿吨,比上年增长7.7%。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4453.2亿吨公里,货邮吞吐量达到74916.0吨。
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建设完成投资915亿元,公路总里程突破1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153公里、一级公路6685公里、二级公路16912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达到14.17万公里,实现了全部乡镇(苏木)通油路,96%行政村(嘎查)通沥青水泥路。
2016年,全区公路运输完成营业性客运量10347万人,旅客周转量153亿人公里;货运量130613万吨,货物周转量2424亿吨公里。
2016年,全区铁路运输业完成货运量7.0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8%,货物周转量2029.5亿吨公里,增长0.3%,完成客运量5394万人,增长5.4%,旅客周转量222.5亿人公里,增长5.5%。(包括国家铁路和地方铁路数据)
截至2016年底,内蒙古辖区正式运营的机场有21个,通勤通用机场6个,基地运输航空公司1家。2016年,扎兰屯运输机场、乌拉特中旗通用机场相继开航投入使用;霍林河机场预计将于2017年投入使用,目前已通过行业验收。新巴尔虎右旗、阿荣旗、莫旗通用机场正在建设中,林西运输机场、东乌旗运输机场、阿鲁科尔沁通用机场、满归通用机场等正在筹建中。辖区多个机场完成气象自动观测、甚高频等空管项目升级改造并投入使用,极大的改善了空管设备条件。呼和浩特机场航班备降保障工程、呼伦贝尔航站区扩建工程、二连浩特机场改扩建工程等正在进行。
截至2016年底,全区民用汽车保有量439.7万辆,比上年增长9.9%;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48.2万辆。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251.1万辆,增长13.6%;其中,本年新注册轿车26.3万辆。
2016年,邮电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593.6亿元,比上年增长48.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66.3亿元,增长50.2%;邮政业务总量27.3亿元,增长17.3%。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68.1万户,下降17.4%;移动电话用户2470.8万户,增长3.9%。全区电话普及率(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达到110部/百人。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17.2万户,增长14.1%,移动互联网用户2045.2万户,增长9.7%。
2016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7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77.9万人次,增长10.7%;旅游外汇收入11.4亿美元,增长18.4%。国内旅游人数9627.4万人次,增长15.3%;国内旅游收入2635.6亿元,增长20.1%。
【金融】
2016年,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165.6亿元,全年新增存款30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960.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60.7亿元,增长10.7%;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5959.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99.6亿元,增长20.2%;广义政府存款余额4316.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98.3亿元,增长22.7%。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9361.0亿元,全年新增贷款2220.3亿元,增长13.0%。其中,住户贷款余额4618.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95.2亿元,增长9.4%;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4739.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31.8亿元,增长14.2%。
截至2016年底,全区保险机构共有2729家,比上年增加362家。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486.9亿元,增长23.1%。全年保险业累计赔付支出137.8亿元,增长10.6%。全年全区人寿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63.0亿元,累计赔付42.2亿元。农业保险稳步推进,全年全区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2.1亿元,累计赔付支出17.7亿元,支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得到加强。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6年,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27元,比上年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8%。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072元,增长5.2%。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5元,比上年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5%。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0355元,增长7.2%;经营净收入5466元,增长13.9%;财产净收入1733元,下降7.3%;转移净收入5421元,增长9.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744元,增长4.0%。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09元,比上年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5%。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449元,增长8.9%;经营净收入6216元,增长0.5%;财产净收入453元,增长6.4%;转移净收入2492元,增长30.1%。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463元,增长7.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8.3%,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3%。
截至2016年底,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55.0万人,比上年增长13.1%;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736.1万人,增长0.3%。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41.1万人,下降0.4%;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5万人,增长15.9%。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236.5万人,增长13.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19.3万人,增长1.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488.3万人,增长45.2%。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
【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
2016年,全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53所;全年招收学生13.3万人,增长4.5%;在校学生43.7万人,增长3.8%,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11.4万人,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学生9.9万人;毕业学生11.2万人,增长3.3%。年末全区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0个,招收研究生6427人,增长3.7%;在校研究生1.9万人,增长3.1%,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5107人,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中有蒙古族研究生4508人。年末有普通高中289所,全年招收学生14.7万人,下降0.9%;在校学生44.9万人,下降3.0%,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3.4万人,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学生12.2万人;毕业学生16.1万人。年末有小学1730所,招收学生22.8万人,增长1.7%;在校学生133.8万人,增长1.9%;毕业学生19.9万人,下降1.3%。全区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60.8万人,增长2.4%。全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8.7%,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2016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558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95项,应用技术成果460项,软科学成果3项。获得国家级奖励的科技成果1项。全年专利申请10672项,授权专利5846项。年内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数2711个。合同成交金额144.2亿元,其中:区内成交技术金额10.6亿元,向区外输出技术成交金额1.5亿元,吸纳区外技术成果金额132.1亿元。
全区共有56个有产品质量检验证书的机构,其中,国家检测中心5个。
截至2016年底,全区有艺术表演团体97个,其中:乌兰牧骑71个;艺术表演场所19个。现拥有文化馆106座,公共图书馆118座,博物馆87座,档案馆139座,已开放各类档案281.1万卷。年末全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2%。年末全区有线电视用户330.6万户。自治区和盟市两级出版报纸29601.8万份,出版各类期刊1849.7万册,出版图书6169万册。全年生产故事影片8部,蒙语译制片100部。
2016年,全区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牌241枚。其中,国外获奖牌13枚,国内获奖牌228枚。
【卫生和社会服务】
截至2016年底,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4001个,其中:医院720个,农村牧区卫生院132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17个,妇幼卫生机构11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54个。截至2016年底,全区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13.9万张,增长3.6%,其中:医院拥有病床10.9万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2万张,妇幼卫生机构拥有病床0.4万张。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9万人,增长4.3%,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6.6万人,注册护士6.6万人。农村牧区拥有村卫生室1.4万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8万人。
截至2016年底,全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385个,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000个。全区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1.8万张,各类福利院收养人数1.4万人。全年共有162.5万人得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6.2亿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8.0亿元,分别增长2.5%和8.2%。接受社会捐赠306.7万元。
2016年,自治区53332户“户户通”、30个“自治区地面数字电视覆盖”、12368个“村村响”工程全部建设完成。累计完成207.1236万户“户户通”、181个“自治区地面数字电视覆盖”、12368个“村村响”工程建设。
2016年底,完成了全区农村牧区“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每年13.74万场次电影放映任务。
2016年,新增城镇影院47家(共171家),银幕155块(共728块);全区77个旗县(不包括中心城区)已建和在建影院的有77个。
【资源和环境保护】
初步统计,2016年,完成营造林面积100.8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6.7万公顷,飞播造林7.5万公顷,封山育林13.7万公顷,完成中、幼林抚育(作业)面积30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荒地造林面积3.9万公顷,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面积8.1万公顷,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面积14.2万公顷,完成“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造林面积8.8万公顷。年末全区森林面积2487.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1.0%。
全区确定的自然保护区18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268.0万公顷。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25个。
初步核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超额完成年度下降目标和“十三五”进度目标。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1%,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下降5.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增长0.9%,其中,七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0.8%。主要耗能工业企业(3)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增长1.1%,单位电石生产综合能耗增长1.0%,吨水泥综合能耗增长1.4%,吨钢综合能耗增长0.4%。
2016年,全区12个盟市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全年达标天数比例为86.0%,同比上升5.1个百分点。重度污染以上天数比例为1.2%,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
六、优势产业
经过新世纪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化学工业、机械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工业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部署要求,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建设“五大基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构建起了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能源工业】
顺应国家能源需求结构加速升级、清洁能源需求急剧增长的大势,在加快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大力推进煤的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发展高水平火电,建设电力外送通道,提高煤炭向清洁能源转化比例。2014-2016年,国家批准了内蒙古4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项目,总投资1800亿元,输送能力3100万千瓦。项目将配套建设电源点及矸石电厂5000万千瓦,打捆外送风电400万千瓦、光电200万千瓦,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相当于内蒙古过去65年火电装机总量。预计到2018年,全区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3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可就地转化原煤近4亿吨,“煤从空中走”将变为现实。
——原煤产量居全国第1位,约占全国产量的1/4。
——电力装机容量居全国第1位。
——发电量居全国第2位。火力发电量居全国第3位;风力发电量居全国首位;光伏发电量居全国第5位。
——外送电量居全国第1位。
——天然气产量居全国第2位。
【冶金建材】
充分发挥金属资源富集和能源保障充足的组合优势,着力推动产业延伸升级,加快钢铁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加快铜、铅、锌、铝等有色金属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推动冶金建材向产业高端化、产品终端化发展。目前,全区特种钢等优质钢比重达到40%以上,包钢已成为全国三大钢轨生产基地之一、品种最全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企业达到33家、产能达到564万吨,延伸加工比重提高到20%以上。
——电解铝产量居全国第4位。
——锌产量居全国第4位。
——铅产量居全国第7位。
——铜产量居全国第9位。
——钢铁产量居全国第19位。
【农畜产品加工业】
农畜产品加工业是内蒙古最先走向全国的品牌产业。近年来,内蒙古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引导龙头企业紧扣市场需求搞好种养基地建设、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区有农牧业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8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403家,农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45个。
——羊绒制品产销量居全国第1位。羊绒产量占全国的150%、世界的25%以上。
——乳制品产量居全国第2位。其中,牛奶产量达到788万吨,居全国首位。
——羊肉产量居全国第2位。
——牛肉产量居全国第4位。
——畜产品综合生产水平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羊毛总产量占全国的1/4,山羊绒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驼绒产量占全国的1/2。
【化学工业】
内蒙古发展化学工业特别是新型煤化工的比较优势明显。2012年以来,陆续投产多个全球、全国第一的新型煤化工项目,包括第一套108万吨煤直接液化装置项目、第一套16万吨煤间接液化装置项目、第一条60万吨煤制烯烃装置项目、第一套20万吨煤制乙二醇装置项目、第一条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第一条170万吨煤制尿素项目,这些项目共采用1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国家和自治区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示范和支撑。在此基础上,国家先后批准内蒙古开工建设280亿立方米煤制气、300万吨煤制烯烃、200万吨煤制乙二醇、700万吨煤制油、1500万吨煤制尿素等项目,这些项目投产后,煤化工产业将衍生出百余种产品,附加值将呈乘数效应增长,为建设全国最大的现代煤化工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煤制油产量居全国第1位。
——煤制烯烃产量居全国第1位。
——煤制天然气产量居全国第1位。
——甲醇产量居全国第1位。
【装备制造业】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通过引进大企业和成套技术,重点发展运输设备制造、工程机械制造、汽车制造、清洁能源设备制造、大型化工机械和煤炭采掘机械制造等产业,推动了全区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区已形成35万辆汽车、1万辆铁路货车、6500台(套)风机生产能力,包头一机、二机的重型货车、工程机械、矿山机械、铁路车辆制造在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一些盟市的汽车、风电设备、化工设备生产也形成一定规模。
——风机产量居全国第4位。
【高新技术产业】
近年来,内蒙古集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力量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加强稀土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初步形成了以稀土新材料、硅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稀土化合物产量居全国第1位。
——云计算产业规模保持全国第一。目前全区云计算数据中心规模达到2万多个机架,已形成30万台服务器的承载能力,实际投入使用近10万台服务器。
七、驰名商标
截至目前,内蒙古获得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有63个,位居我国西部12个省区前列。
鄂尔多斯——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羊绒衫生产厂家,连续多年保持羊绒纺织业市场占有率、市场竞争力、市场影响力第一名。“鄂尔多斯”在中国羊绒制品业中品牌价值最高,达100.27亿元。
伊利——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冰淇淋、雪糕生产企业,现有1000多个产品品种,在“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评选中,伊利以152.36亿元的品牌价值居中国食品业首位。2014年,伊利进入世界乳业加工企业10强,实现营业收入544.36亿元。
蒙牛——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奶类产品系列,现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200多个品项。蒙牛乳制品连续多年荣列全国市场同类产品销量、销售额第一名。2014年,蒙牛销售额首次突破500亿元。
草原兴发——内蒙古草原兴发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草原肉食品生产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现有草原兴发羔羊肉、草原绿鸟鸡、世界屋脊牛、特色熟食、四野杂粮等多种特色产品。草原兴发被中国肉类协会评为中国肉羊生产企业第一名。
小肥羊——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以经营小肥羊特色火锅及特许经营为主业,兼营小肥羊调味品及专用肉制品的研发、加工及销售业,其店面遍布全国,且已进入美国、加拿大、日本、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小肥羊是家喻户晓的中国餐饮连锁品牌。
北方重工——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集特殊钢冶炼、铸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电气、液压、仪器仪表制造、总装调试以及产品研发于一体的特大型装备制造业集团,形成了特种钢及深加工产品、非公路重型自卸车产品、铁路产品、煤机产品等六大产品系列。
北奔——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是一个跨包头、重庆、蓬莱、北京、新疆五地,集重车、客车、客车底盘、车桥、变速器等整车及大部件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商用车企业。形成“北奔重卡”、“铁马重卡”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V3重卡”三大国际知名品牌重车平台产品。
八、旅游景区
内蒙古现有5A级旅游区2个、4A级旅游区78个。
成吉思汗陵
5A级旅游景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是以祭祀、观光、游览为主的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每年接待游客约80万人次。主要景观有陵宫大殿、苏勒德祭坛、熬包、祭祀广场、成吉思汗行宫、铁马金帐群雕、亚欧广场、蒙古化博物馆等。
响沙湾
5A级旅游景区,位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中部,属沙漠类自然风景区,每年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这里沙丘呈弯月状,是一个巨大的响沙回音壁,故称响沙湾。游客乘坐两条吊椅式索道,到娱乐区可开展骑马、滑沙和乘沙漠冲浪越野车、摩托、沙漠滑翔伞等多项活动。
昭君博物院
4A级旅游景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城南,属历史遗址类人文风景旅游区,每年接待游客约40万人次。昭君墓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现已扩建为昭君博物院,占地面积47000多平方米,新建游客中心、匈奴博物馆、昭君祠、单于大帐等旅游服务设施。
五当召
4A级旅游景区,位于包头市东北54公里的大青山沟里,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齐名,是我国藏传佛教中的三大名寺之一,每年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五当”,蒙古语意为柳树,因沟中遍生柳树,得名五当沟,召在沟内,俗称五当召。
金帐汗旅游部落
4A级旅游景区,位于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腹地号称“九曲十八弯”的莫日格勒河畔。草原优良,景观多样,在国内草原旅游资源中具有独特性,每年接待游客约12万人次。景区有蒙古民族神圣的敖包和喇嘛教塔以及敖特尔、战车包、古罗马式建筑一古堡、鄂温克和鄂伦春游牧民族的仙人柱等人文旅游资源,是草原上的影视基地,国内外几十部影视剧在此拍摄。
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暨国门景区
4A级旅游景区,位于满洲里市,是红色历史遗址类人文风景旅游区,每年接待游客约60万人次。景区由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国门、火车头广场、晋丰泰杂货铺遗址、中东铁路监狱陈列馆、苏联红军烈士陵园、二卡秘密交通线遗址、扎赉诺尔秘密交通站遗址组成。
阿尔山、柴河旅游区
4A级旅游景区,位于兴安盟阿尔山市大兴安岭西南麓,属森林生态旅游风景区,每年接待游客约70万人次。景区有玫瑰峰、天池、石塘林、驼峰岭和伊敏河五大景区几十个景点。柴河位于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西南部,是山岳型自然风景旅游区。景区因河得名,柴河、绰尔河及其支流沿山谷奔流,青山叠翠,草木葱茏。
大青沟旅游区
4A级旅游景区,位于通辽市科左后旗境内,是集原始森林、泉水、草地、沙漠于一体的蒙古族风情浓郁的风景旅游区,每年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大青沟由北向南绵延20余公里,目前已开发原始森林、三岔口漂流探险、小青湖水上乐园三大景区20多个景点。
阿斯哈图石林旅游区
4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属第四纪冰川时期形成的花岗岩石林景观,每年接待游客约40万人次。旅游区分为五个景区,石林最宽达13公里,长15公里,总面积36.7平方公里。
蒙古汗城
4A级旅游景区,位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境内,是集草原自然景观和蒙古民族特色于一体的旅游区,每年接待游客约11万人次。蒙古汗城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整体建筑以成吉思汗登基大典的汗城为蓝本修建。
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
4A级旅游景区,位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内,是功能齐全的草原风情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格根塔拉”,蒙古语意为辽阔明亮的草原。
纳林湖旅游区
4A级旅游景区,位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腹地,自然生态原始粗犷,环境优美,是内蒙古西部重要的鸟类繁衍及栖息地。旅游景区集湖泊湿地观光、水上和陆地娱乐项目及康体疗养为一体,每年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
腾格里达来•月亮湖沙漠生态探险度假营地(旅游区)
4A级旅游景区、国家沙漠地质公园,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腹地,是集生态、运动、会务、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每年接待游客约4万人次。
九、内蒙古盟市
从巍巍的大兴安岭到绵长的阴山、贺兰山山脉,从中国最美的草原到神奇的沙漠秘境,在118.3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着呼伦贝尔、兴安、通辽、赤峰、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阿拉善12个盟市和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计划单列市,共同构成了富饶美丽的内蒙古画卷。
【12个盟市】
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位于内蒙古中部,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3万人,辖9个旗县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呼和浩特是自治区首府和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中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和国家森林城市,2005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乳都”。
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建城历史。战国时期建云中郡,是秦始皇设立的36郡之一。北魏时期建盛乐城。辽金元时期建丰州城。明后期阿勒坦汗建呼和浩特(明廷赐名归化城)。清代建绥远城,民国至解放前属绥远省。1949年和平解放,1954年蒙绥合并,恢复原蒙古名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大召寺、金刚座舍利宝塔、清绥远将军衙署、固伦恪靖公主府、万部华严经塔等名胜古迹都真实地记录了呼和浩特的悠久历史,显示了这座塞外名城的古老神韵。
呼和浩特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腹地,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沟通西北各省与内地的陆路通道和连接中国内地与蒙古国、俄罗斯及东欧各国的桥梁。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是国家一类口岸机场和国际机场,通达城市65个,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29条。
包头市
包头市(包头,蒙古语意为有鹿的地方)位于内蒙古中部,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0万人,辖9个旗县区和1个国家级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包头是一座在草原上崛起的现代工业城市。稀土储量世界第一,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展开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地方,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钢铁、铝业、能源、稀土、化工和装备制造基地,素有“草原钢城”、“稀土之都”的美誉。连续七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十二五”以来累计获得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87项。世界最大的3.6万吨垂直挤压机、世界首套甲醇制低碳烯烃装备、百米高速重轨、第四代核能系统高温气冷堆核燃料等一批科技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包头是一个生态宜居城市。黄河流经包头境内220公里,沿黄湿地约165平方公里,全市森林面积近500万亩,绿化面积居全区首位,赛罕塔拉草原是全国唯一的城中草原。曾先后获得过联合国人居奖、中华环境奖等殊荣,四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东北部,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面积的21.4%,相当于山东、江苏两省面积的总和。全市常住人口253万人,辖14个旗市区。
呼伦贝尔因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呼伦、贝尔蒙语意分别为水獭和雄性水獭。呼伦贝尔市人文历史悠久,是我国北方游猎、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曾经生活过鲜卑、契丹、女真等许多部族。内蒙古的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全部在呼伦贝尔市,自治区18个民族乡(苏木)中呼伦贝尔市就有14个。
呼伦贝尔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草原、森林、湖泊、口岸、少数民族风情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度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全国六大重点旅游开发区之一、全国唯一的草原旅游重点开发地区。呼伦贝尔草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草原,是全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
兴安盟
兴安盟(兴安,满语意为丘陵)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因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而得名。全盟总面积近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0万人,辖6个旗县市。
兴安盟是革命老区,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最早实践地。1947年5月1日,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就诞生在这里。拥有“五一会址”、“乌兰夫办公旧址”、“民族解放纪念馆”等一批革命旧址。
境内水资源丰富。全盟有大小河流200多条,水库25座,总库容1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50亿立方米,居自治区第2位,是东北地区的“水龙头”。农业发展条件较好,是世界公认的“玉米黄金种植带”和“最佳养牛带”。
原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盟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0个,总面积1000多万亩。特别是阿尔山地区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于一身,拥有温泉、湿地、火山、冰雪、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是典型的生态文明体验区。
通辽市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东部、松辽平原西端,总面积5.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2万人,辖8个旗县市区和1个开发区。全市蒙古族人口154万人,分别占全区、全国蒙古族人口的1/3和1/4,是我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通辽市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清代孝庄文皇后、爱国将领僧格彬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故乡,是中国草原文化名城,被誉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曲艺之乡”和“中国版画艺术之乡”,安代舞、乌力格尔艺术、蒙古族四胡被列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农牧业资源丰富。2014年,全市耕地2026万亩,草牧场5129万亩。农牧业具备年产100亿斤粮食和4000万只羊单位牲畜的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地处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处,是连接东北、华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有6条铁路交汇、4条国道贯穿境内,通辽站是全国铁路重点枢纽站和14个编组站之一。
赤峰市
赤峰市(赤峰,是蒙古语乌兰哈达的汉译名称,因市区东北部有一座赭红色的山峰而得名)位于内蒙古东南部,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0万人,是自治区人口最多的盟市,辖12个旗县区。赤峰市是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地市,连续4次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市,连续7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赤峰境内有八千年的人类文明史,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一辽文化、蒙元文化等各个时期的代表性遗址和文物均有大量发现。兴隆洼聚落遗址被史学界誉为“华夏第一村”;红山文化标志性器物——玉龙被史学界定为“中华第一龙”。境内有辽上京、辽中京遗址,现存辽代文物居全国之首。
赤峰资源较为丰富。全市现有耕地2100万亩、草原8600万亩、林地4300万亩。已发现矿藏70余种,矿产地1200多处,其中大型矿床25个,有色金属、贵金属种类多、储量大,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草原、石林、冰臼、温泉、湖泊、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境内有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赛罕乌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锡林郭勒盟
锡林郭勒盟(锡林郭勒,蒙古语意为高原上的河)位于内蒙古中部,是我国草地类型和植被种类最为齐全的草原地区。全盟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4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30%,辖12个旗县市和1个管理区。与蒙古国接壤的边境线长1103公里,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对蒙国家一类口岸。
锡林郭勒盟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13世纪中叶,元世祖忽必烈在正蓝旗金莲川草原兴建了元上都。境内蒙古族文化传承较为完整,有元上都遗址、贝子庙、康熙钦题“汇宗寺”等文物古迹,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民族风情浓郁,素有“搏克之乡”、“长调之乡”的美誉,1957年诞生了被周恩来总理誉为“草原文艺轻骑兵”的乌兰牧骑。2010年被中国马业协会授予“中国马都”称号。
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富集。可利用草场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的1/4以上,年出栏牲畜800万头只左右,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是国家命名的“地方优良品种”。已发现矿藏80余种,探明储量30余种。煤炭资源尤为丰富,探明储量1448亿吨,褐煤储量居全国首位。石油探明储量3.2亿吨。锗探明储量3200吨,占国内可开采总量的70%、占世界总储量的35%。铁、铅、锌、铜等矿产储量也相当可观。可开发利用风能超过5000万千瓦。
乌兰察布市
乌兰察布市(乌兰察布,蒙古语意为红色山口)位于内蒙古中部,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2万人,辖11个旗县市区。
乌兰察布汉代为匈奴领地,唐代分属定襄、马邑、雁门等郡,明代为蒙古察哈尔部与土默特部居住之地。清初四子王、达尔罕茂明安和乌拉特前、中、后6个部落旗会盟于红山口,始有乌兰察布盟名称。民国时属缓远省管辖。
能源充足,资源富集。火电、风电、光伏三大发电行业齐头并进,全市现有发电厂总装机容量突破1100万千瓦,是内蒙古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已探明矿藏80多种,煤炭、石油、钥、石墨、石灰石、萤石、铅银铜铁等资源非常丰富。农畜产品产量大、品质高,被授予或评为“中国马铃薯之都”“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全国十大牛奶生产强市”称号。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距离北京最近的草原旅游度假胜地,被中国气象学会命名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位于蒙晋冀三省交界处,是联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重要节点,是我国通往蒙古国、俄罗斯和东欧的重要国际通道。全市建有乌兰察布综合物流园区、集宁现代物流园区等八大物流园区。
鄂尔多斯市
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蒙古语意为宫帐守卫)位于内蒙古西南部,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3万人,辖8个旗区。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萨拉乌苏文化、青铜文化源远流长,著名的“河套人”发源于此。明朝天顺年间,蒙古鄂尔多斯部驻牧河套,始称鄂尔多斯。清朝顺治六年,鄂尔多斯各旗会盟王爱召,形成伊克昭盟。2001年,撤盟设地级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文化艺术璀燦,是蒙古族传统礼仪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其中“鄂尔多斯婚礼”和“成吉思汗祭祀”载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然资源富集。拥有各类矿藏50多种,70%的地表下埋藏着煤,煤炭已探明储量2017亿吨,约占全国的1/6;天然气探明储量8000多亿立方米。高岭土、天然碱、食盐、芒硝、石膏、石灰石、紫砂陶土等资源储量巨大。“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品牌服饰从这里走向世界,羊绒制品产量约占全国的1/3,世界的1/4,是中国绒城、世界羊绒产业中心。
巴彦淖尔市
巴彦淖尔市(巴彦淖尔,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因境内有著名的淡水湖乌梁素海以及众多的湖泊而得名)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处河套平原和乌拉特草原。
全市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7万人,辖7个旗县区。
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黄河流经全市345公里,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有水浇地1000万亩,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也是国内享有盛名的瓜果之乡。
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全市矿藏已探明储量有300多处63个品种,其中硫、锌、铅、沸石、膨润土、银、锡、裡、镓、溶剂、硅石、白云石、云母、蓝晶石探明储量居全区首位;铜、镍、钴、铁、锰、铬、磷探明储量居全区第2位。乌拉特后旗的巴音满都呼被誉为“恐龙王国”,在东西340公里、纵深6公里的阴山山壑中,已发现岩画分布群153个,岩画5万余幅。
乌海市
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处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全市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万人,辖3个区。
乌海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包兰铁路的开通,乌海作为资源富集区开始大规模开发。1976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由原来的乌达、海勃湾两个县级市合成乌海市,为自治区直辖市。
乌海三山环抱,一水中流,被誉为“黄河明珠”。国家重点项目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顺利蓄水,118平方公里的“乌海湖”正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被称为沙漠绿洲。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9%,森林覆盖率达17.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7平方米,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矿产资源富集,素有“乌金之海”的美誉。境内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藏37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30多亿吨,优质焦煤占自治区探明储量的60%;铁矿石储量1500多万吨;煤系高岭土储量5.6亿吨;石灰石探明储量27亿吨;高品质的石英砂、石英岩总储量达50亿吨。
水土光热资源得天独厚。是国内可与新疆吐鲁番地区相媲美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多个葡萄品种荣获国家级奖项,被誉为“葡萄之乡”。
全市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31人、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125人,书法爱好者万余人,先后获“中国书法城”、“中国硬笔书法名城”称号。
阿拉善盟
阿拉善盟(阿拉善,蒙古语意为五彩斑斓之地)位于内蒙古最西部,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万人,辖3个旗和4个自治区级开发区,是内蒙古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策克口岸和待审批开放的乌力吉口岸。
阿拉善神奇、美丽而富饶,被誉为“中国秘境”。阿拉善地区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据考古证实,旧石器时代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就有人类存在。境内有世界最高最美丽的巴丹吉林沙漠、中国最集中的胡杨林、举世闻名的黑城遗址、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广宗寺和嘉庆年间的福因寺以及贺兰山岩画、月亮湖、敖伦布拉格大峡谷、额日布盖大峡谷、海森楚鲁怪石林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全球唯一以沙漠为主题的世界地质公园。
矿产资源相对富集。已发现矿藏86种,探明一定储量的45种,已开发利用的有煤、铁、金、盐等30种,地质成矿条件好,找矿潜力大。风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2600—3500小时,年均风日70天左右、风速4.3米/秒。
国防地位十分重要。“中国航天第一港”——东风航天城坐落在境内额济纳旗,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我国多颗卫星、导弹及“神舟”号系列飞船均在阿拉善成功发射。
【2个计划单列市】
满洲里市
满洲里市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全市面积7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万人,下辖国家大型煤炭能源基地扎赉诺尔区(县级行政区),中俄互市贸易区(国家级开发区),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国家级开发区),东湖区、国际物流产业园区和敖尔金区。
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古语意为旺盛的泉水。1901年因东清铁路在此建成车站而得名,俄语为“满洲里亚”,汉语音译“满洲里”。满洲里市历史上素有“东亚之窗”的美誉,是欧亚陆路大通道上的重要枢纽,承担着中俄贸易7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
曾连续3次获得“全国文明口岸”称号,6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2012年8月,国务院批准满洲里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二连浩特市
二连浩特市地处内蒙古正北部,面积40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3万人,下辖1个苏木、8个社区。二连浩特是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口岸,每年经二连浩特口岸约进口铁矿石500万吨、铜矿粉50万吨、锌矿粉10万吨、木材200万立方米。
二连浩特自古就是我国北方的通商要道,是晋商贩运茶叶、丝绸途经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到俄罗斯恰克图的必经之路。1956年1月,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联运列车正式开通,二连浩特建立。1986年3月,国务院批准二连浩特为甲类开放城市,自治区政府批准二连浩特为计划单列市。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二连浩特为全国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2014年6月,国务院批准二连浩特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二连浩特是我国最早载入国际古生物史册的恐龙化石埋藏地,是世界闻名的“恐龙之乡”,辖区内拥有恐龙地质公园、伊林驿站、国门景区等旅游景区。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