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12月,全省共有地级市14个,县级市16个,县17个,自治县8个,市辖区59个,街道677个,镇642个,乡156,民族乡56个,社区4689个,村11150个。《辽宁省行政区划手册》(辽宁省民政厅编)
【人口】
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常住人口4377.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949.3万人,占67.37%;乡村常住人口1428.5万人,占32.63%。全年出生人口28.9万人,出生率6.60‰;死亡人口29.7万人,死亡率6.78‰;人口自然增长率-0.18‰。年末全省0—15岁(含不满16周岁)人口489.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1.18%;16—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2941.0万人,占67.18%;60周岁及以上人口947.6万人,占21.64%,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591.3万人,占13.51%。《2016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民族】
辽宁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省56个民族俱全,少数民族人口共计664.3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5.2%,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排全国第五位。辽宁省有5个世居少数民族,即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和锡伯族,其中,满族人口533.7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0.3%,占全国满族人口的50.4%,居全国第一位;锡伯族人口13.3万人,占全国锡伯族人口的70.2%,居全国第一位;蒙古族人口65.8万人,占全国蒙古族人口的11.5%,居全国第二位;朝鲜族人口24万人,占全国朝鲜族人口的13%,居全国第三位;回族人口24.6万人。全省民族分布形式主要体现为“大杂居、小聚居”,有帕岩、新宾、清原、本溪、桓仁、宽甸6个满族自治县,阜新、喀左2个蒙古族自治县,凤城、北镇2个享受民族自治县有关待遇的县级市,56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县总面积3.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3%。
【宗教】
辽宁省是全国宗教工作重点省区之一。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种宗教。全省有信教群众约204.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7%。依法认定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4128人。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2376处。省级宗教团体7个(省佛教协会、省道教协会、省伊斯兰教协会、省天主教爱国会、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省基督教协会),还有3所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区性宗教院校(东北神学院、沈阳天主教神学院、沈阳伊斯兰教经学院)。
【自然地理】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即东经118°53′~125°46′,北纬38°43′~43°26′之间。地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部位,面向太平洋。土地总面积14.8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5%。南北长约530公里,东西宽约584公里。西南与河北省临界,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东北与吉林省接壤,东南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半岛相望,国境线长260多公里,南部辽东半岛插人黄渤两海之间,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大陆岸线2110公里,海岛636个,海岛岸线约900公里,海域面积广阔,约15万平方公里。地势大体是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东部多为山地,西部多为丘陵,东西部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中部为东北向西南缓倾的平原,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大部分河流自东、西、北三个方向往中南部汇集注人渤海、黄海。
全省地貌划分为三大区。①东部山地丘陵区。为长白山脉向西南的延伸部分。区域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6%。这一地区以沈丹铁路为界划分为东北部低山地区和辽东半岛丘陵区,东北部低山区,为长白山支脉吉林哈达岭和龙岗山的延续部分,由南北两列平行山地组成,海拔500~800米左右,最高山峰海拔1300米以上,为省内最高点。辽东半岛丘陵区,以千山山脉为骨干,总体为北向南走向,北起本溪连山关,南至旅顺老铁山,长达340公里,构成辽东半岛的脊梁,山峰大都在海拔500米以下。区内地形破碎,山丘直通海滨,海岸曲折,港湾很多,岛屿棋布,平原狭小,河流短促。②西部山地丘陵区。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29%。由东北向西南走向的努鲁儿虎山、松岭、黑山、医巫间山组成。山间形成河谷地带,大、小凌河发源并流经于此汇人渤海,山势从北向南由海拔1000米向300米丘陵过渡,北部与内蒙古高原连接,南部形成海拔50米的狭长平原与渤海相接,沿渤海形成与华北平原连接的辽西走廊。③中部平原。由辽河及其30余条支流冲击而成,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25%。地势从东北向西南由海拔250米向辽东湾缓慢倾斜。辽北低丘区与内蒙古接壤处分布着沙丘,辽南平原区至辽东湾沿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大面积沼泽洼地、漫滩和许多牛扼湖。
全省有大小河流300余条,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6条,在1000~5000平方公里之间的有31条。主要水系为辽河、浑河、太子河、鸭绿江、大凌河及沿海诸河等。辽河是省内第一条大河,全长1390公里,流域面积21.9万平方公里,境内河道长约480公里,流域面积6.92万平方公里,于盘锦市人渤海。大辽河由发源于清原县滚马岭的浑河和发源于新宾县红石硅子的太子河在三岔河相汇而成,流域面积为2.73万平方公里,于营口市人渤海。鸭绿江是省内第二条大河,为中朝两国的天然国界。全长790公里,流域面积6.19万平方公里,境内长200公里,流域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在东港市人黄海。
辽宁省海域广阔,是中国纬度最高、水温最低的海域。辽东半岛西侧为渤海,海水最深32米,冬季水温-1℃以下,盐度低于30‰。东侧为北黄海,平均海深38米,冬季水温0℃以上,盐度32‰。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绥中县老龙头。全省滩涂面积2070.2平方公里,海岸和滩涂类型齐全,功能多样。辽东半岛南部,基岩海岸分布,岸线曲折,潮滩狭窄,海湾众多;黄海北部东段和辽东湾顶部,淤泥质滩涂连片集中,滩面宽阔水浅;辽东湾东西两侧,以沙砾海岸为特征,滩涂平缓,水质清澈,深度适中。
【土地资源】
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的南部,是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地理座标处在东经118°53′至125°46′、北纬38°43′至43°26′之间。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濒浩瀚的渤海和黄海。
全省陆域面积14.81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与丘陵占58%,平原占33%,湿地、滩涂和岛屿占9%。2010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显示,至2010年12月31日,全省耕地5031213.19公顷(含待国家批准的不稳定耕地-下同),园地475815.29公顷,林地5630709.52公顷,草地1093085.33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259444.52公顷,交通用地326628.44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52414.83公顷,其他土地68607.28公顷。
辽宁省土地类型多样,土地资源利用适宜性广泛,气候适宜,雨热同期,土地生产潜力巨大,物产丰富。辽河平原以平地为主,是全省农业及商业粮、油、蔬菜的主要生产供给基地;东部山区以水源涵养林为主,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辽西山地丘陵区以水土保持林为主,种植各种农作物。辽宁省土地利用程度较高,人均土地资源少,耕地质量差,后备资源不足。耕地质量总体相对较差,除辽河平原相对肥沃外,辽西、辽北大部分耕地土质贫痔,地力较差,产量不高。全省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可以实际利用的土地并不多,尤其可开垦为耕地的更少。
【矿产资源】
全省内陆已发现矿产119种,矿点以上产地2000多处,查明资源储量并列人储量表的有110种(不含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放射性矿产、地下水和矿泉水),矿产地700余处。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45种主要矿产中,辽宁省有36种630处矿产地。菱镁矿是在世界上具有优势的矿种,质地优良、埋藏浅,保有资源量矿石量32.5亿吨,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2.2%和25%左右。辽宁省在全国具有优势的矿产主要有硼、铁、金刚石、滑石、玉石、石油等6种,保有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的45.2%(硼矿)、23.5%(铁矿)、50.4%(金刚石)、30.4%(滑石)、6.1%(石油),其中,硼矿、铁矿和金刚石居全国首位,滑石和玉石居全国第二位,石油居全国第八位。辽宁省具有比较(区位)优势的矿产主要有煤、煤层气、天然气、锰、钥、金、银、熔剂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冶金用石英岩、硅灰石、玻璃用石英石、珍珠岩、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沸石等16种。全省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91.76亿立方米。地下水质量总体特征是:辽东、辽西、辽北基岩山区地下水水质基本上处于天然状态,没有受到污染;平原区及河谷平原区的浅层地下水水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深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岩溶水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辽宁海域以渤海为主要区域,是中、新生代形成的海盆地,为石油天然气及其它矿产资源形成的良好区域。渤海石油资源储量为3.1亿吨,天然气资源储量为527亿万立方米,而且油气多在渤海沿岸的滩涂和5米水深以内的极浅海区,易探采。除石油和天然气外,在我国海域已发现的162种矿产资源中,辽宁海域占有大部分矿种。极具规模且含量高的主要有钦铁矿、磁铁矿、错石、石榴子石、金等。辽宁海域的锰结核、海底磷矿、海洋砂矿,以及其它海底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化工原料和建筑材料都是辽宁省矿产资源的重要潜在地区之一,必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重点勘查区域。辽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业产值、产量、利润均位于全国前列。辽宁省矿产资源具有四个基本特点。一是矿产资源较丰富,配套性好,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中大型矿产地36处,是全国平均密度的2倍多。钢铁工业中所需的主元素矿产和辅助原料矿产、能源矿产基本配套齐全。二是矿产地集中,便于规模开发。石油、天然气集中在盘锦、沈阳;铀矿集中在葫芦岛、本溪、丹东;铁矿近95%分布在鞍山、本溪和辽阳市;菱镁矿主要在鞍山和营口;滑石80%在鞍山;硼矿的98%在丹东;金刚石在大连。三是共、伴生矿产多,综合利用价值大。有色金属矿产,硼镁铁矿和磷矿等多为共、伴生矿产,伴有多种有益元素,尤其是稀有、稀散元素矿产。四是埋藏浅,适宜露天开采。煤铁矿产中有全国著名的抚顺、阜新、本溪、鞍山等露采矿山。尽管辽宁省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优劣明显,余缺并存,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只占全国平均水平1/5;中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部分支柱性矿产(如铁矿)贫矿和难选矿多、富矿少。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工利用为辽宁和全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辽宁是矿产资源消耗大省,由于几十年高强度、大规模的开发生产,矿产资源消耗程度巨大,资源保有储量严重不足。加之地勘资金投人不足,地质勘查工作难度加大,资源缺口呈逐年递增趋势,一些城市和矿山“矿竭城衰”的问题日益突出,资源形势十分严峻。煤炭由资源调出省,变为煤炭调人省;石油经过高强度开采,投人成本加大,产量逐年递减,只能满足全省生产需求的一半。寻找新的后续及接替资源,增加资源储量,矿山企业的转型、重组,职工的劳动保障、安置再就业等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森林动植物资源】
森林资源 全省林业用地面积716.73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48.41%。其中有林地面积579.61万公顷,林分面积491.08万公顷,乔木经济林面积88.53万公顷,灌木林面积60.30万公顷(国家特殊灌木林38.67万公顷)。疏林地面积3.57万公顷,未成林地面积7.18万公顷,苗圃地0.53万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14.92万公顷,宜林荒山面积49.90万公顷,辅助林地面积0.72万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40.9%,林木绿化率48%;活立木总蓄积量3.18亿立方米,林分单位蓄积量64.28立方米/公顷。
野生动物资源 辽宁省地处东北、华北、蒙新三大动物区系交汇地带,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全省有脊椎动物865种,其中兽类81种、鸟类418种、爬行类28种、两栖类16种、鱼类322种。在这些物种当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0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93种。辽宁省是世界性濒危鸟类丹顶鹤繁殖的最南限、黑嘴鸥的最大繁殖地、黑脸琵鹭在国内的唯一繁殖地、白鹤的较大迁徙停歇地、白尾海雕和遗鸥的重要越冬地。辽宁省是世界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中日候鸟保护协定所列227种保护候鸟中,辽宁有202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所列81中保护候鸟中,辽宁有54种,所占比例都是全国最多的省份。
野生植物资源 辽宁省位于长白、华北、蒙古三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区,植被类型多样,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全省有高等植物22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40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东北红豆杉、红松、水曲柳、黄菠萝等15种。世界珍稀濒危植物双蕊兰只在辽宁省有发现,是唯一的基因保存地。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三枉钓樟、海州常山等亚热带植物在东北地区唯辽宁省有分布。
【水产资源】
近海生物资源 辽宁近海生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3大类520多种。第一类浮游生物107种。其中浮游动物数量全年平均值134毫克/平方米(按湿重计算);第二类底栖生物280多种,主要有蛤、蜡、鲍鱼、海胆、牡砺、海参、扇贝等,主要品种平均生物量243.2克/平方米;第三类游泳生物,包括头足类和哺乳动物137种,栖息密度总平均值963尾/网时。全省沿海捕捞业直接利用的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有鱼类117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70多种,如小黄鱼、大黄鱼、带鱼、鱿鱼、蛤鱼、娜蝶鱼、鳍鱼、绍鱼、蝴鱼、远东拟沙丁鱼、马面鱼等。虾类有20多种,主要是对虾、毛虾、青虾。蟹类有10多种,主要是梭子蟹和中华绒赘蟹等。贝类有20多种,主要是蜡、蛤、蛙。多种头足类以枪乌贼、金乌贼为主。水母类以海蛰而闻名。哺乳类有长须鲸和海豹。在沿海渔业资源中,除毛虾、青虾和蟹类等少数鱼虾外,绝大多数渔业资源是徊游性资源,其越冬地区在黄海中、南部及东部,每年春季陆续徊游至北部沿海各河口区繁殖、成长,冬季再游至越冬海区。海洋渔业捕捞生产有辽东湾和海洋岛两大渔场。
海水养殖资源 辽宁沿海广阔,养殖生产条件优越。浅海水域透明度好,年平均值超过5米,最高值可达10米以上;氯磷含量较高,水质肥沃,具有较好的初级生产力水平;沿海台风出现频率较低,对浮筏、网箱等海上渔业设施影响不大。通过叶绿素测定值等估算,全省开发近海渔业生产潜力相当可观。按水深40米以内测算,近海水域二级生产力达320万吨,其中,滩涂养贝生产潜力100万吨,滩涂贝类产量占85%;沿岸(水深10米以内,包括海底、海湾在内)动物生产潜力近150万吨,已开发利用程度只占海域生产潜力66.4%;深水(水深10以上)动物生产潜力70万吨,只利用水域生产能力1/3。
淡水渔业资源 辽宁除河流水域外,有供渔业利用的淡水水面13万公顷,其中水库、湖泊、河沟9万公顷,池塘、池沼等小水面4万公顷;全省有20万公顷水田可供养鱼蟹;另有经改造可供养鱼沼泽地3.3万公顷;还有一些温、冷泉及工业余热也可养鱼;全省内陆水域有淡水鱼类资源119种。其中,典型淡水鱼类97种,河口徊游鱼类15种,咸淡水鱼类7种。淡水鱼类经济价值较高,有鲤鱼、螂鱼、罗非鱼、赃鱼、缩鱼、青鱼、虹蹲鱼、泥鳅和池沼公鱼等20多种;淡水蟹类有日本沼虾、中华绒赘蟹等5种;淡水贝类有无齿蚌和田园螺等7种。饵料生物资源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三类。全省河流、湖泊、水库中浮游植物生物量:辽河中下游较高2.2~5.4毫克/升,各类水库中等水平3.1~4.5毫克/升。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水库0.4~4.5毫克/升,河流一般含量0~0.4毫克/升。底栖动物的生物量:河流一般为0~1.7克/平方米,水库0.58~3.94克/平方米。
【海洋资源】
海岸线、岛屿与滩涂 辽宁位于我国沿海最北部,横跨黄、渤两海。海岸线东起鸭绿江,西至绥中县老龙头,全长2920公里,其中大陆岸线长2292公里,海洋岛屿岸线长627公里。全省有海洋岛屿(500平方米以上)356个,岛屿总面积191.5平方公里。这些海岛中有80%以上分布在黄海北部,其余分布在辽东湾近岸海域。在356个海岛中无居民海岛占了324个,渔业、旅游、矿产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是海洋经济增长的新极点。全省毗邻海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域面积45.7%,其中-15米等深线以内海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全省有滩涂面积860平方公里。浅海2670平方公里,港养面积600平方公里。
沿海地级市6个,即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沿海县级市7个,即东港、庄河、普兰店、盖州、瓦房店、凌海、兴城;沿海县4个,即长海、盘山、大洼、绥中;沿海区12个,即沙河口、西岗、中山、甘井子、旅顺口、金州、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老边、鱿鱼圈、龙港、连山。
海洋生物资源 辽宁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已构成“资源”并得以利用的经济种类80多种,海珍品3种,甲壳类9种,底栖贝类20多种,海蛰2种,海藻10余种,其他约10种。总资源量103万吨。鱼类资源主要有30种,资源量52万吨。其中万吨以上有黄螂、鳃鱼、娜蝶鱼、鲜鱼、绿鳍马面豚、狮子鱼类、蓝点马蛟鱼和梅童鱼。近海还有小黄鱼及银绍鱼等。海珍品有海参、鲍鱼等,资源量不足1万吨。甲壳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有中国对虾、中国毛虾、鹰爪虾、虾姑、脊尾白虾、褐虾、三疵梭子蟹、日本崛和中华绒赘蟹,资源量5万吨,其中虾类4万吨,蟹类1万吨。贝类中蛤咧、文蛤、褶牡砺均在万吨以上,共33万多吨,占潮间带贝类资源总量96%以上。其他还有兰蛤、青蛤、镜蛤、螺类等。浅海底栖贝类主要有毛蜡、魁蜡、脉红螺、香螺等,资源量约8万吨。其他资源主要有海蛰、海藻、海豹、海豚等。
港址资源 全省海岸曲折绵长,大陆海岸宜港岸线长1000公里,其中,深水岸线400公里,中水岸线300公里,浅水岸线300公里。有大小港湾40余个,其中水深港阔、掩护条件好的商港港址38处,可建设10~30万吨级深水泊位的港址有11处,可建设1~5万吨级深水泊位的港址有13处,可建设0.1~1万吨级泊位的港址有13处。渔港港址77处,仅开发利用20处。在57处尚待开发的渔港资源中,宜建成一级渔港的20处,二级渔港的37处。
海洋矿产资源 全省海洋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硫、岩盐、钾盐、锰结核、滨海砂矿等。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辽东湾,石油资源量6~7.5亿吨,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已探明石油储量1.25亿吨,天然气135亿立方米。滨海砂矿主要品种有金刚石、沙金、错英石、独居石、石榴子石、型砂、沙砾等。其中沙金在鸭绿江口发现多处矿点分布,地质条件好,有较大远景。金刚石砂矿主要矿点在长兴岛沿海地段。绥中县滨海砂矿储量约2亿多立方米。
滨海旅游资源 辽宁海岸类型多样,怪石嶙峋、礁林错落、秀峰异洞、水质清澈,天然海水浴场众多。海蚀景观主要分布在黄海北部金州、旅顺沿岸,辽东湾东岸盖州及西岸兴城、绥中一带。著名的有金州区海滨喀斯特地貌景观、大连市南部的海蚀柱、海蚀洞,锦州的笔架山,兴城的菊花岛及绥中的姜女坟等。滨海湿地自然景观主要分布在辽东湾顶部、辽河人海口及鸭绿江至大洋河口的平原淤泥质海岸地带。这一带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芦苇丛生、鱼虾繁茂,有鸟类14目35种,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等。芦苇的海洋是辽宁仅有也是全国少见的滨海湿地景观资源,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天然海水浴场72处,海岸线资源149.6公里,占辽宁海岸线总长6%,开发潜力较大的有金州、旅顺、盖州(含鱿鱼圈)、瓦房店、兴城和绥中等地。
注:除行政区划与人口外,其他来源于《辽宁年鉴》(2016)
二、名胜古迹
【古迹】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又称后金故宫、盛京皇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沈阳老城内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宫位于“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有建筑90余所300余间,是清朝入关前建造的皇宫。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与北京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2004年7月1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清昭陵 清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呈现现在的规模,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为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皇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2004年7月1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名胜】
金石滩旅游度假区 大连市金石滩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位于大连市区东北部,三面环海,风景秀丽,凝聚了3~9亿年地质奇观,黄金海岸海水浴场位于金石滩中部,连绵4.5公里,清澈见底,是海水浴、海上和沙滩休闲活动的理想场所。
九门口长城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徐达主持修建蓟镇长城。修筑长城后,成为关内外交通的重要门户。九门口长城坐落在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乡新台子村境内,距山海关15公里,全长1704米。其南端起于危峰绝壁间,与自山海关方向而来的长城相接。九江河上的过河桥独具特色,在百米宽的河道上,外用巨大条石包砌起8个梭形桥墩,形成9个水门,城桥上部是高峻的城墙,亦如其他长城墙体。2002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