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ENGLISH
虎年将至,你知道黎里这些与虎有关的地名吗?

虎年说虎,且听我说说黎里镇上虎径弄的故事。

浒泾街

黎里镇上有个地名叫浒泾弄。任何人来到黎里镇上,只要问起“浒泾弄”在哪里?一般都会得到满意的指引,因为黎里镇上的“浒泾弄”,就相当于南京的新街口、苏州的观前街,是黎里镇上最热闹的地方。

徐达源嘉庆乙丑年《黎里志》

不过《嘉庆黎里志》上记载:“浒泾弄一名虎径。”“虎径”与“浒泾”,在口音上是一致的,即同音字。因此,在语言沟通上是不成问题的。这个地名如今都写作“浒泾”。就连1991年版《黎里镇志》上也是这么记载的:

1988年黎里主要街道有:东亭街、平楼街、中心街、浒泾街、梨花街(以上均在市河北岸,为东西向老镇主要干道)、浒泾路(南北向)、九南街、建新街、南新街(以上在市河南岸,老镇区东西向街道)、西新街(南北向老镇区街道)、人民路(1988年新建)。镇区有弄、里、巷共113条。

不管是“浒泾街”还是“浒泾路”,其源头都是“浒泾弄”。那么,这个地名的来历到底是什么?

从常理上看,这“虎径”二字的写法,是会遭到质疑的,毕竟涉及到老虎的问题,在一般人眼中,我们江南平原地区怎么会有老虎出现呢?没有山林,它们藏身何处?因此,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这里会不会有老虎?

我们先从“浒泾”入手分析。从字面上理解,“浒泾”可能是一条小河浜,两个字都有三点水,当然与水有关。虽然黎里是江南水乡,境内河湖密布,可是黎里镇上根本就没有叫“浒泾”的河,不论是《嘉庆黎里志》《光绪黎里续志》,还是后来编修的三部黎里新志,都没有记载。所以,可以肯定,这条“弄”不是因为某条河浜得名。

难道真与老虎“搭界”(有关系)?答案是肯定的。

老虎

《嘉庆黎里志》有一则有关老虎的记载,似乎可以作为最佳答案:

康熙初,罗汉寺竹园中忽踞一虎,里人戒恐。有南栅胡大腹者,素有胆,只身往观,潜至竹林边,为虎所觉,陡起一爪,中大腹左腿,大腹负痛逃,腿遂废。故浒泾弄又名虎径云。

罗汉讲寺

罗汉晓钟(摄于1922年)

罗汉寺是黎里乃至吴江境内有名的寺庙,“黎川八景”之一的“罗汉钟声”即为该寺“所发的声音”。《嘉庆黎里志》收录陶育所撰《增建罗汉讲寺记》称:“黎川罗汉寺,吴江之名刹也。左金镜,右带湖,前秀水,后同川,富廊华丽,僧行清心,尤为姑苏诸山之胜概也。原其创始,肇于东晋永熙元年,里人施氏舍地于住僧法灯开山,名普同院。至宋淳熙元年,院僧梵敷奏赐前额以成丛林。历年已久……”说明该寺历史悠久,始创于东晋永熙元年,即太熙元年即公元290年。到了宋淳熙元年(1174),已经步入“丛林”行列。在黎里,这个罗汉寺名气还是很响的,哪怕后来寺庙消亡,成为黎里“粮库”,仍然是“众所皆知”的地名。

这则记载,有名有姓“南栅胡大腹”,有时间“康熙初”,有地点“罗汉寺竹园边”,虽然只有短短60多字,却说出了“虎径弄”的真正由来,正是因为在康熙初年那次在罗汉寺竹园中出现的一次“虎患”所致。从上述记载看,这个地名的来历与老虎有关是不容置疑的,而且叫虎径弄更为合适。故志书称“浒泾弄又名虎径”是有道理的。

为了进一步认定“虎径”一名的真实存在,我们可以读读《嘉庆黎里志》收录的徐崧《同杨祗敬侄沁芳方思景周过三笑庵》诗:“黎川还散步,虎径共幽寻。隔岸晓烟接,满庭秋色深。客游增韵事,里俗见虔心。莫是翻经处,清风满竹林。”诗中就用了“虎径共幽寻”句,可证当时罗汉寺边上那条道就叫“虎径”。

那么,老虎在黎里的出现是孤例吗?不是的。同样是《嘉庆黎里志》记载:

康熙六十一年四月,虎突至永安圩民家,众逐之,伤三人,一毙。往来田间两昼夜,居民大恐,鸣之官。守备张光玉率兵下乡。虎已去,不知所之。

也就是与上次出现“虎患”相距大概60年左右,又有一头老虎光临黎里,并且闯入“永安圩”一户老百姓家里,造成了一死三伤的后果。那头老虎还在田间往来两昼夜,导致乡里人恐慌,甚至报官。后来,守备张光玉率兵下乡,老虎已经不知所终了。

无独有偶,太仓的《鹤市志略》(鹤市是今太仓岳王镇的古称)也有一则因为有虎经过而得名的记载:

虎路泾,在鹤颈湾东北二里许。明嘉靖间,忽有虎患,营兵持械逐之。虎自北而南,毙于二十二都。泾为虎所经由处,得名以此。

上面几个乡镇小志的记载,说明在明清时期,江南各地还有野生老虎存在,并因为“虎”的出现,留下了与之相关的地名。

褉湖道院,又名城隍庙,伏虎洞也在此

门牌

黎里镇上除了“虎径弄”,还有一个地名叫“伏虎洞”,也与老虎有关。1991年版《黎里镇志》有一则记载叫《伏虎洞的来历》,全文如下:

现国营砖瓦厂的厂址,过去叫王家坟,亦名花园地。坟前原有假山、水池、石台、石凳等。

传说明朝时王家坟曾出现一只虎,上了亭子桥,右转弯钻进地洞。附近农民闻讯后,纷纷用砖石向洞里投掷,瞬时乱石堆积,将洞口塞满,使老虎不能出来。大家又在洞口处建了一座小庙。从此,人们就称此处为“伏虎洞”。

望恩桥

这则记载告诉我们,在江南平原地区,老虎的藏身之处,可能就是大户人家坟地里的洞穴。亭子桥即望恩桥。《光绪黎里续志》云:“望恩桥,桥左右旧有二碑亭,俗呼亭子桥。跨作字、上丝两圩。”这座建在洞口叫伏虎洞的小庙,在《光绪黎里续志》“寺观”中也有记载:“伏虎洞,在镇上丝圩,建置无考。”庙名也因众人制服老虎,使得老虎困在洞里,而称为伏虎洞。

(作者:陈其弟

(来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