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ENGLISH
地名探源之铁门

地方状况:铁门村位于洛阳市区以西约45公里处,西扼崤山,东控汉代函谷关,自古为豫陕官道咽喉所在。该村交通便利,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横贯东西,曾为新安县铁门镇政府驻地,现有5700余人。

村名由来:该村因地处古代缺门山旁,所以曾被称为“缺门”。又因境内青龙、凤凰两山对峙,形如宫阙,史上又有“阙门”之名。后来,当地人为了避讳,遂取谐音,改村名为“铁门”。

豫西名镇属铁门

历尽繁华传到今

铁门,历来为豫西名镇,素有“洛阳西大门”之称。

日前,在新安县文史学者张宗子等人引领下,记者来到这个历史文化名村。站在村外,放眼西望,那独具特色的气势立刻扑面而来:两座巍峨的青山一东一西,犹如古代的宫阙,耸立在村子两侧。村民们讲,这两座青山,东边的叫青龙山,西边的名为凤凰山,中间形成的缺口,就是古代称呼的“缺门”、“阙门”。

千唐志斋博物馆原馆长赵跟喜先生介绍,铁门历史迄今已有千年之久,《水经注》上明确记载:“谷水东径缺门山,山阜之不相连接者里余,故得是名矣。”早些年,他们在这里曾发现了众多历史遗迹遗物,有刻着“万岁千秋”字样的汉代瓦当,有三国时期的冶铁遗址,充分说明铁门在历史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唐代时,铁门有青龙、顺庆两大寺院,镇东的青龙山下还设有重要的驿站,那里至今仍然可以寻到大批的断砖残瓦。到了宋朝景祐年间,铁门改称“延禧”,曾经作为一个商业重镇而名闻四方。

铁门南有道教胜迹烂柯山,南、北涧水环村而流,风光旖旎。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从西安回銮返京,途经铁门时也为这里的景色陶醉,于是留宿多日。当地官员为了给他们盖行宫,大肆砍伐山中的柏树,致使青山失色。后来,历经战乱灾害,铁门更是被毁严重,元气大伤。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刘峙主掌河南大权的1936年2月,曾一度改革河南的行政区划,碍于新安铁门张钫的面子,特别合并孟津、新安、渑池三县设置铁门县,治所定在新安县的铁门镇,但刚过3个月,这一区划调整就被暂缓实行,最后不了了之。

上个世纪30年代,豫西匪患丛生,战争不断,对各地损毁严重。张钫出面组织大家重修铁门大寨,以保一方平安。除了打寨墙、建门阙,他还广邀当时的名人来给寨子书联题额。其中,西门的“铁门镇”三字由于右任所书,门联为“黑虎神威开远略,青牛仙气自东来”;东门横额“拱阙”,由晚清举人凌素莹所书;南门“龙飞”、北门“凤舞”分别由洛阳书法家李振九等所书。

素称洛阳西大门

战乱频仍让人叹

铁门控东都而扼崤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由此前往洛阳,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朝发夕至,素有“洛阳西大门”之称。历史上,这里为兵家必争之地,屡经重大战事。

唐代“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为朝廷先后委以“朔方军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等重任,平叛灭乱。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郭子仪率领军队在攻打邺城的战役中忽遇狂风,顿时天昏地暗,交战双方分别向南、北而退。郭子仪一军退至河阳(今吉利、孟州一带),试图保东都洛阳的平安,但到了夜间军营又受到严重惊扰,大军一路西奔,直至退到铁门(当时名为阙门),方才稳定,遂将这里作为屯兵备战的战略要地。

清代修订的《明史》记载,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从陕西向东进攻,新安县城由于城池倾颓,驻守的眀军根本无力防守。无奈,新安知县陈显元只好带领百姓兵士来到铁门青龙山,凭借这里的阙门寨据守。起义军发出招降的檄文,陈显元立刻将其撕碎。起义军发起攻击,寨内军民坚决抵抗,死守了一个多月,力量竭尽,寨子最终被攻陷。起义军进寨后,大杀寨中之人,陈显元怒斥:“守寨者,我也;百姓何辜,宁杀我!”起义军大怒,遂将其肢解。经过这场战乱,阙门寨内活下来的只剩36人,繁华的阙门寨也荡然无存。

清朝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太平天国运动遭受重挫,英王陈玉成被俘。他的叔叔陈得才率领在西北征战的太平军东出潼关,星夜兼程往河南赶,欲联络豫、陕一带的捻军和回民起义军拯救陈玉成。这年6月,他们与清军副将杨飞熊激战于铁门,大获全胜,歼敌无数。清廷看到太平军急速东进,非常惶恐,遂杀害陈玉成于延津途中。

张钫大兴铁门镇

千唐志斋好景致

到了近现代,新安铁门更是驰名海内外。探究其中的原因,这与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和他创建的千唐志斋有着直接的关系。

张钫出生于公元1886年,字伯英,号友石老人,新安铁门人。他清末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科,早年参加同盟会,是辛亥革命时期陕西新军起义的主要策动者之一。孙中山发起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运动时,张钫任陕西“靖国军”副总司令。上世纪30年代,张钫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路军总指挥,河南省政府代理主席、民政厅厅长、建设厅厅长等职务,1949年年底于川西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张钫曾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副馆长。1966年5月,张钫病逝于北京。民国时期,张钫在军、政等界,特别是豫、陕两省有着深远的影响。

1921年,父亲故去后,时任陕西“靖国军”副总司令的张钫丁忧回乡,他创办学校、煤矿,还购土地近百亩,从外地购回进口水泥、玻璃等建材,大兴土木,建起了一座布局严谨、风格别致、规模庞大的私家宅第,人们称为“张公馆”。公馆附属有私家花园,广种奇花异草,里边还筑有一座独立石屋作为书房。1923年秋,康有为游陕过豫,来到张钫铁门家中憩息数日,乘兴挥毫,为这座园林题额“蛰庐”,并为书房写下了“丸泥欲封紫气犹存关令尹,凿坯可乐霸亭谁识故将军”的楹联。

张钫酷爱金石字画,喜好鉴赏考证古物。居洛期间,他得知北邙古墓被盗挖、掘毁严重,但古墓石志、碑碣大多被弃置于田埂荒野,就从1931年开始委人广为搜罗,陆续运至铁门家中。1935年前后,他在蛰庐西隅辟地建斋,将搜集而来的大部分志石镶嵌于15孔窑洞的内壁、3个长方形天井院及1道走廊的里外墙壁上。建成之后,因为这里所藏墓志以唐代居多,共有1191件,张钫好友、原河南大学校长王广庆遂将其命名为“千唐志斋”,章太炎先生并以古篆为其题额。

千唐志斋是我国一大艺术瑰宝。它集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于一处,以其独具的恢宏和灿烂成为我国书法研究的宝库。与此同时,它还见证着历代的风雨变迁和文化传承,具有证史、纠史的重要功能,以其丰富的内涵,被誉为“一部石刻唐书”、“唐人档案馆”。经过多年的修缮保护,千唐志斋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中外人士前来观赏、研究,铁门这座千年古镇也由此变得更加美丽多姿。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