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ENGLISH
地名探源之宿迁市

 

宿迁市是经国务院批准1996年7月新成立的省辖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介于北纬33°8′~38°34′,东经117°56′~119°10′,西南与安徽省接壤,南依淮河。下辖沭阳、泗阳、泗洪3县和宿豫、宿城2区,境域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为宿城区。

宿城区,位于宿迁市区中心,总面积837 平方公里。

宿豫区,1996年7月行政区划调整时,原县级宿迁市划出宿城区后更名为宿豫县,2004年3月撤县更名为宿豫区。总面积1254平方公里,区人民政府驻宿豫新区。

宿迁历史悠久。据考证,境内泗洪县的“下草湾文化遗址”在距今5万年前就有古人类逐水而居,是江苏省目前发现最早的新人活动所在地。夏、商、周三代,古族徐夷在此生息。周初,徐夷建立徐国,鼎盛期徐王曾数次联合淮夷对抗周王室。

历史上的宿迁,其前身为宿豫县。古宿豫县在先秦时为犹国属地。据考,宿豫城为古犹国都,西汉时置犹县(治今市区西南废黄河西岸古城村),与下相县同属临淮郡。王莽时改犹县为秉义县,后复旧称。东汉后废犹县,其治后来曾作为宿豫县的县治所在地。

秦时宿豫境内设下相县,“下相”是因置于古相水下游而得名,其城址位于今宿城西南郊(废黄河西岸)古城村。西汉时仍置下相县,汉高祖五年(前202),下相县属楚国。高祖十二年(前195),以下相县为侯国。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废侯国,仍改为下相县,后属临淮郡。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下相县为从德县,“从德”意谓百姓一心向德。东汉后,下相县改属下邳国(后改为郡),晋属临淮郡。南朝宋武帝废下相县。地入北魏后又复置该县,北魏孝昌三年(527),北魏置盱眙郡,以下相县城为郡的治所。北齐时再废下相县,其境由宿豫县统辖,此后历代均未复置下相县。

宿豫县的名称始见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是年,以原犹县治地置宿豫县,同时置宿豫郡,郡县同治。“宿豫”其名以春秋时宿国人曾迁于此故名,其治在今泗阳县西北郑楼乡废黄河北岸古城。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对峙,宿豫隶属不定,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后,刘宋政权废宿豫郡。467年,地入北魏,废宿豫县,改为宿豫镇,在此之后的20年,北魏又以原宿豫县城为南徐州治所。509年,地入南朝梁,梁改北魏南徐州为东徐州。 549年,东魏改东徐州为东楚州并恢复宿豫县和宿豫郡。575年,地又入陈,陈改东楚州为安州。580年,北周改安州为泗州。上述这些建制的治所均设在原宿豫县城。隋开皇三年(583)废宿豫郡存宿豫县。开皇九年(589)宿豫县属泗州,州治所设在宿豫县城。

“宿迁”一名出现于唐代。其来历一说当时古黄河决堤,洪水如猛兽般地漫泻而来,眼看宿豫县城将遭灭顶之灾,百姓生命财产将为洪水所吞没,于是人们连夜向高处搬迁,一夜之间将整个县城迁移到了一个山坡上,从此,“一宿之迁”之说,广为流传,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县名因此而改。另一说是这儿交通方便,古时商旅多取道于此,但终因无甚名胜可供寻访,所以每每一“宿”(夜)之间即“迁”,故名。

考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宿豫县城被黄河冲圮,同城而治的泗州治所南迁临淮县,而宿豫县治北迁至原下相县城旧址,仍属泗州,但其时尚未有“宿迁”之名。唐宝应元年(762),为了避代宗皇帝李豫之讳,宿豫县改称宿迁县,所改“宿迁县”名实乃“宿豫县城迁址”之意,宿迁之名于是一直沿用至今。辛亥革命后,废州府制,宿迁直属江苏省。1949年5月27日苏北行署调整区划,宿迁县城设在宿城镇,隶属于淮阴专区。1983年3月1日,江苏省实行市管县新体制,宿迁属淮阴市。1987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宿迁撤县建市(县级),仍属淮阴市。1996年7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宿迁市,原县级宿迁市划分为宿豫县和宿城区,宿豫县辖19个镇、5个乡和嶂山林场,宿城区辖原县级宿迁市1镇4乡1场。

宿迁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因地处沂、沭、泗河下游,古运河及黄河故道穿其腹地而过,地势低洼,因而黄河夺泗入淮,境内首当其冲。由于水灾的原因,宿迁的治所多次迁徙,从而应证了“宿迁”地名的本意。在唐代的那次水灾迫使县治迁址后,宋初,黄河决滑州,东南夺泗,经宿迁入淮,城遭水袭而坍塌,县治北移至今城南二里宿迁“项王故里”附近。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县治又迁址于黄河东侧项羽故里附近另建县城。但新县城仍然地势低洼,时时受到黄水威胁,至明嘉靖、隆庆年间,民居半圮于河,县衙房舍也倒塌过半,当时就有迁城之议,但限于财力,直到万历四年(1576),县治才北迁于马陵山麓(这就是今天的宿城镇所在地),次年黄水泛滥,吞没旧治,洪水走于新治城下。1952年后由于根治废黄河及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拆除城墙,古城遗迹荡然无存。今天的宿城镇位于宿迁市宿城区的中心区域,民国时期曾称为城厢市,抗日战争时期一度称为宿迁市,解放初期属宿城区,1957年撤区改称宿城镇,1996年7月宿迁市成为省辖市后,宿城镇为市辖区。

宿豫县新城区位于京杭大运河东岸,自1998年开始建设,现已初步构成“三纵三横”的路网主框架和行政办公区、商贸区、教育园区、工业园区、三产区、居住区等六大功能区。

宿迁市是一个富有“西楚雄风、酒都花香、河清湖秀、生态乐园”的特色城市,享有“第一江山春好处”的美誉。据《江南通志》载:“项羽生于下相梧桐巷。”梧桐巷即今宿城镇城南二里的“项羽故里”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位于宿豫县西北部骆马湖南岸的皂河镇圩南的皂河安澜龙王庙,俗称乾隆行宫,是苏北地区保存最好的宫殿式古建筑群,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左右,是清代皇帝出巡的行宫。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时曾5次到此庙内祭祀和居住过,并有诗篇勒于庙内。位于“项王故里”东侧的杨泗洪墓,墓区有神道碑、石牌坊等建筑,坊上刻有对联两幅:“血洒台湾,誓保中华疆土;骨灰故里,共钦民族英雄”和“沂泗如襟,黄运如带,横贯十三州,独立中流为砥柱;摧秦有项,败倭有杨,上下两千载,同生一地两英雄”。“敕赐极乐律院”又称“极乐庵”,为淮北大禅林之一,古有“上有五台山,下有极乐庵”的美誉,原为明末僧人所建,经历代不断扩建,规模宏大,现为宿城区博物馆所在地。宿迁的水乡、酒乡风情,生态农业风光均具诱人魅力。南临洪泽湖,北有骆马湖,境内有洪泽湖杨毛嘴湿地自然保护区、洪泽湖农场白鹭自然保护区、穆墩岛及嶂山森林公园等著名景观。“洋河、双沟”两大白酒是江苏重要的品牌资源,在全国白酒中独树一帜。

(作者:孙文飚)

(来源:江苏地情网 《江苏地名溯源》)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